近期,某零跑车主在启动车辆时被方向盘启动按钮上的“W”字母尖刺划破手指,这一事件迅速引发行业热议。从制造工艺到品控流程,暴露的问题远不止于“用户偶然受伤”,而是折射出零跑在产能爬坡期面临的系统性质量危机。
一、为什么会有这个尖刺?
启动按钮上的“W”字母尖刺,实为注塑工艺中未处理的“水口”残留。在塑料件注塑成型过程中,水口是模具浇口处形成的塑料废料,需通过冲切、打磨等工序去除。零跑该部件的尖刺残留,直接指向其供应商或自有工厂的注塑工艺缺陷。
这种缺陷来自于以下一些环节——模具设计缺陷:浇口位置与产品边缘距离过近,导致水口与本体难以分离;工艺参数失准:注塑压力、冷却时间等参数未优化,使水口与本体结合过于紧密;自动化设备精度不足:冲切或激光切割设备精度不足,无法彻底清除水口毛刺。我相信作为零跑汽车这样一个能进入斯特兰蒂斯集团的品牌在技术上一定是过关的。更大的问题我觉得出在工序管理和态度上。
(如图所示,圆环之外的部分就是水口,有些零件水口比零件要大很多)
二、按钮应该先打磨再喷漆最后镭雕,整个流程在干什么?
从注塑成型到最终装配,一个塑料按钮需经历至少5道质检工序:注塑后外观全检、打磨后边缘检测、喷漆前清洁度复核、镭雕后功能测试、总装后整车路试。然而,零跑的“W字母尖刺”竟在层层检验中“漏网”,暴露出三大品控漏洞:抽检比例不足:关键零部件未实现100%全检,依赖低比例抽样导致缺陷件流入下一工序;检测标准模糊:未将“边缘尖锐度”纳入质检项目,或标准数值(如R角半径≥0.5mm)未严格执行;跨部门协作失效:注塑、涂装、总装车间未建立缺陷追溯机制,单个工序的缺陷未能触发全流程停线整改。可以说,带着尖刺的塑料件堂而皇之的进入了喷漆工序,然后带着这个刺进入了激光雕刻环节,最后刺破了车主的手指头。
三、上升期危机:品控脱节或成发展掣肘
2024年,零跑以C11、C10等车型实现月销3万辆突破,但“尖刺门”事件为其敲响警钟:消费者对“新势力”的质量容忍度正快速下降,此类事件可能引发对整车安全性的联想;成本反噬效应:若因质量问题引发大规模召回,单次成本或超千万元,远超前期工艺升级投入;技术溢价受损,在智能驾驶、800V高压平台等核心技术上积累的优势,可能因质量瑕疵被消费者“一票否决”。
结语
零跑“W字母尖刺门”绝非孤例,而是中国汽车产业高速扩张中“重产能轻品控”的缩影。对于一家年销目标40万辆的新势力而言,若无法在工艺细节与品控体系上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所谓的“技术平权”与“性价比”终将沦为空谈。当消费者为“智能”买单时,他们期待的绝非一枚会伤人的塑料按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