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青岛车展,你们会想到啥?是满场的豪车,一水儿亮闪闪的车标?还是场内外那些网红车模,摆出各种姿势活跃气氛?又或者是各大品牌疯狂拼杀,现场优惠折扣、发布新车、送补贴,整个场面热闹得像过年?其实我也想问问,今天我们去逛一场国际车展,到底是为了看车?为看人?还是单纯为了凑个热闹?哪一样才是我们对所谓“智慧未来生活”最真实的想象?
真说起来,现在车展可真不一样了。过去汽车行业的那些所谓“科技感”PK,谁也没少吹,什么自动驾驶、AI算法、新能源平台一顿介绍让你头晕。可你看看今年青岛秋季国际车展,连机器狗、人形机器人都安排上了。你说,这到底是卖车,还是开了个“未来生活体验馆”?主办方主题还能再大点,“向新而行,智联无界”,你是不是得穿一套太空服去才能不违和?
说到底,六万平米大展,上百个品牌参展,这场面不输一场大型演唱会。但凡跟新能源、智能汽车沾边的品牌基本都到了,传统大牌也摆出阵仗,怕被边缘化。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买辆自行车都要看半天说明书,现在买车像逛超市,品种太多挑花眼。更别说,厂商在现场都玩命抢流量,新车发布会一场接一场,非得恨不得把过年三十安排的节目都集中到头一天播,唯恐自家曝光少一秒就亏大发了。
说到网红车模,这绝对是这一届车展的最大召唤咒。400多个网红,一个比一个会摆造型、会互动,拍照发视频那是家常便饭,甚至有些人就是专门过来“打卡”的,根本不是想买车。你说这算不算车展的“新内卷”?原先都是技术比拼,现在还真得看谁家的模特粉丝多、场子嗨。甚至我怀疑,厂商请来的车模,比销量增长更能带动热搜。世界到底怎么了?咱们是不是买辆车也要被颜值支配?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到底是谁在助推这样的浮华?说是打造智慧城市、绿色未来,实际上还是消费主义的逻辑作祟。一个家用车,本来只需要靠谱、耐用、实用就够了。可现在每个人都像在刷短视频抓热点,买车非得弄个“满级buff”——啥都要智能、要联网,结果有多少新功能到手三天后根本用不上?可朋友圈的人看见你开着带氛围灯、语音助手的车,还是羡慕得直流口水。这不是买车,这就是拉仇恨新套路。
说回来,车展上的那些“比豪气、拼排场”,其实就是现代消费社会的真实写照。就拿今年补贴政策来说,买15万以上的新车补贴最高8000元。我问一句,这8000块真能左右你买不买车的决策吗?有几个人不是早早就决定好,顺便薅下羊毛的?优惠多是好事,但我们得认清,那些“额外好处”可能只是刺激你消费的糖衣炮弹,结果还是为这场“消费狂欢”买了单。
现场还有不少观众朋友很热衷打卡拍照,无非就是想发个朋友圈、抖个小短视频,在“酷炫生活”里刷一波存在感。这种现象其实早就不只出现在车展了,现在的各种展会、活动哪有不走“社交属性”的?说穿了,大家都在用一场场“体验”填补日常的平淡和焦虑,只不过这次换成了电动车、智能汽车、机器人罢了。说到底,这到底算进步,还是高级一点的焦虑?
话再说深一点,这么大场子的车展,当然也有一些扎实的看点。比如今年来的那些新品牌、新势力,推的车越来越智能化、个性化,也更讲究环保技术。绿色出行、智能互联,议题摆那儿,谁家不敢怠慢?但你看品牌方的宣传,动不动就是“黑科技”、下一代“智能驾舱”,感觉不开这个配置就已经落后两百年。可是现实是啥?中国满大街的电动车主,有几个真的每天都在用自动驾驶、联网大数据?绝大多数人其实也就开个空调、连个蓝牙,剩下的功能一年摸不到两次。科技好是好,别搞成花架子。
还有个现象值得琢磨——随着新能源的崛起,自主品牌越来越强。前几年说到“自主”,还有人冷嘲热讽,说只有合资才有逼格。现在你看,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什么的,价格、配置、智能化全都敢和合资掰手腕。这样的变化,是靠着玩概念、请网红炒热度吗?归根结底,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潮下,中国制造自己硬起来了。也许我们真的太喜欢眼花缭乱的包装,反倒忽略了根本的东西。成熟的产业,是不需要天天刷存在感的。
说到这儿,我想问问你们:车展到底是谁的舞台?是炒作流量的网红?是技术炫目的大厂?还是千千万万有着真实用车需求的普通人?我们是不是在热闹里容易迷失方向,把重点搞反了?这个社会本来就容易被话题、流量牵着走,但你的出行安全、实际体验,最后还不是在家门口那条堵得要命的马路上。
那再想一遍:我,如果真要换辆车,是不是只看哪款拍照上镜、现场热闹?其实车展真正扎实的意义应该是什么?很多年前,车展给普通人带来的,是新技术、新产品的普及,是让更多家庭第一次拥有高质量的出行工具。后来变成了体验、娱乐、消费的集体“盛会”。但你问问那些拖家带口看车的普通市民,他们其实需要的只是有一台经济实用、质量稳定的车而已。
你有没有发现,正是这些最朴素的需求,永远在最喧嚣的“高光瞬间”里被淹没?每个人都在仰望远方,幻想未来,但最根本的那个提问:我们为什么买车?怎么才能让车生活变得更美好、更踏实?很少有人认认真真回答。主办方、品牌厂商、网红、观众、补贴政策……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蹦跶,场面很壮观,但有点像一场大型“行为艺术”。
最后回到现实。你要是让孩子非闹着要一辆带智能语音的新能源车,那就别怪他以后只会刷短视频不会换轮胎;你要是真想省钱,日子也平实,那就别被网红场景、补贴噱头带得心猿意马。汽车行业从不缺热点,也更不缺跟风,但这一轮又一轮热闹过去后,靠谱的产品和靠谱的选择,才是每个普通人最终的答案。
如果说,今年的青岛车展能教会我们点啥,那也许就是——不管科技多炫,舞台多眼花缭乱,别人的目光有多热烈,你的方向盘永远只能你自己掌控。无论外面多热闹,你得想明白,哪些东西只是烟花,哪些才是真正落到你手上的生活。在这个万物“智联”的时代,选择一辆车,其实就像选择一种生活的态度。别只顾着看热闹,别只顾着拍照发圈,偶尔问问自己,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