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蔡振东 倪萍
编辑 | 王海璐
“一个吉利” 战略下,吉利汽车发布了与领克并表后的首个业绩报告。
2025 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总共销售了 140.9 万辆车,同比增长 47%;获得营收 1502.8 亿元,同比增长 27%。归母净利润 92.9 亿元,净利率 4.4%。
银河品牌强势崛起,带动吉利汽车的销量猛涨,市场占有率首次突破 10%。
不过,销量的增长并没有给吉利带来显著的边际效应。上半年吉利汽车的毛利率同比下降了 0.3 个百分点,至 16.4%;扣非净利润虽然同比增长 102%,但单车净利润只有 4700 元。如果单看吉利品牌,据东吴汽车的测算,单车净利润仅为 3000 元左右。
“价格战把吉利的边际效应打没了。” 一位券商分析师说。
价格战对吉利汽车的利润影响较比亚迪更大。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将利润从零部件让渡给整车,而吉利在无法两全的情况下选择了保销量,延迟兑现利润。
吉利汽车 CEO、吉利控股执行董事淦家阅说,过去 2 年前五家车企的市场份额从 38% 提升到 47%,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强。优先规模,让吉利稳坐在头部阵营中。
改善利润的主要方式是降费用,这也与 “一个吉利” 的集团战略相吻合。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的研发费率从去年同期的 5.1% 降至 4.9%,管理费用率也下降了 0.7 个百分点。下半年,随着调整的深入,吉利对费用的控制有望进一步加强。《云见 Insight》此前报道吉利将研究院智驾团队和极氪智驾团队拆分,并入千里智驾就是其中一个举措。
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安聪慧说,领克与极氪合并的协同效应已经显现。
本文用 12 张图解读吉利汽车 2025 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
销量大涨 47%,银河领涨
吉利汽车上半年总共销售了 140.9 万辆车,同比增长 47%。其中新能源车销售了 72.5 万辆,同比增长 126%,远超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整体增速 40.3%。
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排名中,吉利位居第二,仅低于比亚迪(211.3 万辆)。
具体来看,吉利的纯电车型销售了 51.1 万辆,插混车型销售了 21.4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73%、61%。吉利的燃油车也增长了 8%,总共销售了 68.4 万辆。
分品牌来看,吉利银河、领克、极氪分别销售了 54.8 万辆、15.4 万辆及 9.1 万辆车。其中银河同比增长了 232%,扛下增长大旗;领克同比增长 22%;极氪同比增长 3%。
上半年销量大涨,加上领克品牌的并入,让吉利顺势调高了全年的销售目标,从原定的 271 万辆调整为 300 万辆。
在上半年的淡季,吉利已经率先完成了销售目标的 47%,高于比亚迪的 39%。
银河品牌的崛起对于比亚迪的影响不小。5、6、7 月,比亚迪国内销量连续三个月同比、环比下降。
规模效应“打没了”
虽然销量猛涨,但吉利的毛利率却在下滑。
上半年吉利获得营收 1503 亿,同比增加 26.5%,毛利率为 16.4%。其中,二季度的毛利率为 17.1%,相比一季度的 15.8% 环比有所增长,但同比却下降了 0.7%,上半年毛利率整体同比下降 0.3%。
今年 2 月极氪完成对领克的收购,吉利在极氪占股 62.5%,按照持股比例并入极氪的业绩,并调整了部分财务数据。以上毛利率的计算基于调整后的数据。
吉利汽车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92.9 亿元。这其中,有 26.4 亿元归母汇兑净损益来自 36.3 亿元的外汇净收益,占净利润的 28.4%。如果把这部分扣除,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 102%,但是一旦平均到季度销量上,单车净利润仅为 4700 元左右。
东吴证券单独测算了吉利品牌的单车净利,在 3000 元左右,相比于一季度的 4000 元左右环比下降。去年同期,吉利品牌的单车净利润约为 2000 元左右。
季度销量大规模增长,却没有体现出显著的边际效应。这也使得吉利汽车这一季业绩低于一些券商的预估,股价表现平平。
虽然销量增长势头强劲,但价格战对吉利汽车的盈利表现仍有不小影响。财报也显示,上半年吉利汽车的单车平均售价降低了 1.4 万元,至 9.6 万元。
相比之下,比亚迪虽然在吉利的攻势下销量下滑,但其盈利性受到价格战的影响却相对有限。去年比亚迪的单车净利为 8600 元,今年一季度为 8100 元。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垂直整合的模式——零部件向整车让渡利润,整车业绩反映了所有环节的利润加总。
“一个吉利”降费用
上半年吉利汽车的研发费用总额约为 73.3 亿元,同比 2024 年上半年重述后的 60.4 亿元增长了 21.3%。根据财报,这一增长主要源于新能源和智能技术领域的投入扩张,其中 60% 用于智能电动平台(如 GEA Evo、SEA-S)及 G-Pilot 驾驶系统。
绝对额增加,但研发费占收入的比例从 5.1% 降至 4.9%。作为对比,比亚迪 2024 年研发费用占比为 6.8%,2025 年一季度上升至 8.4%。
“一个吉利” 战略下,吉利多品牌整合,加强资源协同,有助于降低研发费。除此之外,吉利在研发支出资本化方面始终处于行业相对高位。将研发投入转化为无形资本,从而在更长时间内摊销,而非计入当期费用,让当期的净利润更好看。但这也会造成了研发费用率的偏差。
除了研发费用,吉利汽车上半年的管理费用也有所降低,管理费用率为 1.9%,较调整后 2024 年同期的 2.6% 下降 0.7 个百分点。
不久前,《云见 Insight》报道吉利将研究院智驾团队、极氪智驾团队分拆,装入体外公司千里智驾。在组织调整完毕后,吉利下半年的费用有望进一步降低。
出口下降,新能源还没顶上
吉利汽车出海的表现尚不及国内市场。
上半年,吉利汽车出口销量为 18.4 万辆,同比下降了 8%。距离吉利提出的 42.3 万的全年销量目标也相距甚远。
燃油车仍然是出口的主力,约占 78%。新能源车占 22%,但增速更快,达 146%。
吉利的出口表现低于行业总体水平。根据中汽协,今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出口 251.8 万辆,其中新能源车约为 101.1 万辆,占总量的 39%,同比增长 71.3%。
作为对比,比亚迪今年上半年总共出口了 47.2 万辆车,全部为新能源车。在国内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出口支撑起了比亚迪二季度的增长。
对于出口销量的下降,吉利在财报中的解释是:新能源出口还处于开拓阶段,未能够对冲燃油车出口疲软。
下半年,吉利计划推出多款出海车型,尤其是新能源车型,去提振销量。淦家阅说,吉利将出海作为下半年集团发展重心,预期环比将增长 30% 以上。
在国内,吉利下半年有吉利银河 M9、极氪 9X 与领克 10 EM-P 等多款新车型上市。年中发布的吉利银河 A7 也将放量。
虽然新能源补贴退坡,市场整体增速相较于去年下半年环比降温。但对于明年新能源车辆购置税免税政策过期、可能会征收购置税的预期,仍被资本市场期望在下半年带动一波增长。
无论是攫取市场增长的红利,还是用更有性价比的产品和对手争夺存量市场,奉行规模优先、且正值产品大年的吉利汽车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