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三的韩系车,为何只给中国人用干双离合?

讲真,每次看到韩系车那个全球销量第三的榜单,我都感觉特别魔幻。就像一个修仙小说里常年闭关、名震江湖的绝世高手,结果一出关,发现家门口的小区保安都能把他按在地上摩擦。全球第三,中国不到1%,这数据本身就是个顶级的黑色幽默,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自己的逻辑单元。这不是国人识不识货的问题,这是韩系车自己活成了一个行为艺术。

韩系车在中国市场,曾经也是有过“道”的。那时候的伊兰特、索纳塔,满大街都是,地位约等于今天的压缩毛巾,便宜,大碗,好用。大家不图别的,就图一个“凑合”。但问题是,这个世界最怕的就是“但是”。但是时代变了,朋友。当年的市场,大家都是草台班子,比的是谁更不烂。现在呢?现在是黑暗森林,所有人都在掀桌子,你还在那研究怎么摆盘好看,这不是等着被当场抬走吗?

信任这玩意儿,是怎么没的?是从最基础的“不装了,摊牌了”开始的。北美市场的索纳塔,2.0T配8AT,动力丝滑,体验拉满,突出一个美利坚人民的好朋友。到了中国,直接给你换成1.5T配7速干式双离合。这是什么操作?这就是传说中的“跨国特供版金钟罩铁布衫”,到了国内就给你换成纸的。最骚的是中保研那个碰撞测试,国产索纳塔的A柱,哦不,是它的脊梁骨,一碰就弯了,弯得那么自然,那么流畅,仿佛在致敬迈克尔杰克逊。而在美国IIHS,人家的A柱硬得跟雷神之锤一样。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减配了,这是赤裸裸地告诉你:我觉得你很好骗。就问你气不气?美国人开8AT,中国人就配干-式-双-离-合?这是往你碗里拉屎!

全球第三的韩系车,为何只给中国人用干双离合?-有驾

然后就是电动化转型。我愿称之为“老年人散步式”转型。当比亚迪的DM-i已经把十来万的混动市场炸成一片焦土,把所有合资品牌的脸都按在地上摩擦的时候,韩系车在干嘛?他们在不紧不慢地引入一些定价高到让人怀疑人生的“高端”电车,比如EV6。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到那个定价,都想打电话问问李斌老师,问问他是不是觉得自己的精神状态受到了挑战。你一个在中国市场品牌力都快清零的选手,卖得比特斯拉还贵,谁给你的勇气?梁静茹吗?人家小米是直接把蛋糕端走了,乐道是把桌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而韩系车,它还在门口问“今天开饭了吗?”。这哪是转型慢,这简直是时间静止。

全球第三的韩系车,为何只给中国人用干双离合?-有驾
全球第三的韩系车,为何只给中国人用干双离合?-有驾

最致命的一击,来自我们自己人。国产车的崛起,简直就是一本格斗漫画。以前韩系车的生存法则是:我比德系日系便宜,比你国产车质量好。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卡位,跟在龟仙人后面捡人头差不多。但坏了菜了,国产车直接不当人了,他们直接开了写轮眼,原地飞升。吉利、长城、比亚迪这些哥们儿,现在不仅质量不比你差,设计、内饰、智能配置,分分钟教你怎么做车。有机构把国产车拆了,发现很多用料比你国产韩系车还好。这就尴尬了,你唯一的遮羞布,被人扯下来当拖把了。你的性价比优势,现在成了最大的笑话。

写到这我感觉有点好笑,我们居然还在一本正经地分析一个已经快入土的品牌,像是在给一个植物人做心肺复苏。这根本不是商业问题,这是一个玄学问题。当一个品牌的用户,连找个4S店都得跨省的时候,你还跟他谈什么产品力?捷尼赛思全国19家店,人家奔驰600多家。这什么概念?你买了捷尼赛思,就约等于直接加入了车主线下互助会,下次保养可能得摇人拼车去。这已经不是卖车了,这是在发展线下社交,主打一个“圈子”。

全球第三的韩系车,为何只给中国人用干双离合?-有驾

所以,韩系车在中国的溃败,不是什么国人识不识货。恰恰相反,是中国消费者太懂车了,懂到已经懒得陪你演戏了。以前大家没得选,现在选择多了,自然会用脚投票。你把最好的东西给别人,把“差不多”的东西给我,还指望我感恩戴德?别闹了。

全球第三的韩系车,为何只给中国人用干双离合?-有驾
全球第三的韩系车,为何只给中国人用干双离合?-有驾

说到底,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一个正常的商业环境,这是一个修罗场,是一个“道诡异仙”的世界。在这里,正常的逻辑是不管用的。要么就像比亚迪,直接把价格打到地心,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要么就像理想,精准拿捏家庭用户的每一个毛孔,让你欲罢不能。韩系车呢?它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商业思维里,温文尔雅,结果就是被一群已经“颠了”的对手,用各种匪夷所思的招式,打得神魂俱灭。

最后的结论是什么?结论就是,在中国卖车,光尊重消费者已经不够了。你得把消费者当成需要跪舔的甲方爸爸,你得比他自己还懂他。做不到?做不到就滚蛋,非常简单。韩系车的今天,就是所有傲慢合资品牌的明天。不,可能连明天都没有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