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建立在创新之上,但并非每个新想法都能取得成功。一些功能最初大肆宣传,风格独特,但最终却被证明是代价高昂的麻烦,甚至彻底失败。从安全噱头到像牛奶一样老化的技术,以下十项功能汽车制造商可能希望从未投入生产,并附有搭载这些功能的真实案例。
弹出式大灯
弹出式大灯在70年代末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成为跑车的主流。像马自达RX7、雪佛兰科尔维特C4和丰田MR2这样的车型,其隐藏式大灯翻开设计看起来很酷,但这种装置很脆弱。发动机经常出现故障,导致一只大灯像懒惰的眼皮一样卡在打开状态。行人安全法和空气动力学最终淘汰了这种装置。虽然爱好者们对它们记忆犹新,但制造商却不得不应对多年的保修索赔和维修投诉。
80年代的数字仪表盘
数字手表的兴起促使汽车制造商将数字仪表盘推广到别克Riviera、道奇Daytona和日产300ZX等车型上。这些仪表盘承诺带来未来感十足的驾驶体验,但却带来了闪烁的显示、在强光下难以读取的数字以及昂贵的维修费用。到了90年代初,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放弃了这一想法,转而使用模拟仪表。直到最近十年,数字仪表盘才成功回归,这一次的技术更加先进。
车载磁带录音系统
像某些奔驰车型这样的豪华轿车,甚至七八十年代的一些日本轿车,都配备了内置磁带录音系统。其初衷是为了让高管们随时随地记录笔记。但实际上,它笨重、分散注意力,而且不安全。很少有车主真正使用它,它很快就成了最不受重视的功能之一。如今,这些系统成了收藏家们嘲笑而非珍藏的珍品。
自动安全带
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大力推行被动式安全带,催生了电动安全带。当时,像本田思域和丰田凯美瑞这样的车型,安全带会在车门打开或关闭时自动沿车门框滑动。司机们对此深恶痛绝,认为它们速度慢、笨重,而且容易断裂。更糟糕的是,许多人会直接解开腰带,导致自身安全受到威胁。20世纪90年代,安全气囊成为标配后,汽车制造商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该系统。
内置车载电话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没有什么比原厂安装的车载电话更能彰显奢华了。宝马7系、凯迪拉克塞维利亚和林肯城市等车型都配备了这种电话。它们价格昂贵,运行成本高昂,而且随着手持式手机的涌入市场,几乎一夜之间就过时了。汽车制造商投入的大量资金,在第一位车主换车时就变得毫无用处了。
后窗百叶窗
后窗百叶窗在福特野马Fastback、庞蒂亚克Firebird和达特桑280ZX等运动型轿车上颇受欢迎。它们外观霸气,有助于保持车内凉爽,但却发出嘎嘎声,遮挡视线,并使清洗后窗变得非常麻烦。虽然它们仍然作为售后造型配件存在,但随着实用性投诉的增多,大多数制造商很快就将其淘汰。
旋转方向盘
20世纪60年代,福特在雷鸟(Thunderbird)和盖乐世(Galaxie)等车型上引入了可旋转方向盘。当车辆处于驻车状态时,方向盘柱可以向右旋转,据称可以方便车辆进出。虽然这套系统设计巧妙,但机械结构复杂,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在驾驶过程中出现故障,可能会造成危险。几年后,福特悄然放弃了这一设计。
双向尾门
像福特Country Squire和雪佛兰Blazer这样的SUV和旅行车,曾经都配备后尾门,既能像皮卡一样向下开启,又能像车门一样侧向开启。这种设计初衷是希望实现多功能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设计笨重、复杂,而且容易出现故障。铰链磨损,门闩断裂,许多车主抱怨这种尾门比功能单一的简单后尾门更难操作。
20世纪50年代的按钮变速器
克莱斯勒的“PowerFlite”和“Torqueflite”按钮式自动变速箱在20世纪50年代推出时,看起来颇具未来感。驾驶员可以通过按下仪表盘上的按钮来选择档位,而无需使用换挡杆。虽然颇具创新,但它却让驾驶员感到困惑,并且随着系统老化,也带来了可靠性问题。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放弃了这项实验。尽管现代汽车已经重新启用了按钮式换挡杆,但早期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并让这一理念在几十年间声名狼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