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小米汽车营销负责人文飞突然空降奇瑞,身兼副总裁、新品牌负责人等多重职位,这个变动背后藏着两个重磅信号:合资车企正在中国掀起“反向改造”,捷豹路虎把电动车战略押注给奇瑞;双方要掏出压箱底的电动化武器,用“中国成本+中国特色”抢夺主流市场。
这场合作不仅会重塑捷豹路虎的全球布局,更可能让奇瑞从“代工厂”变身“技术输出方”,改写合资车企的游戏规则。
文飞其人:从小米到奇瑞的跨界棋子
文飞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18年,履历表上写满“破局者”标签。 在东风日产负责启辰品牌时,他带着这个合资自主品牌年销突破10万辆;跳槽沃尔沃后,他主导的数字化营销让门店试驾率翻倍;转战长城期间,WEY品牌的咖啡智能系统从无到有。
最抓眼球的是他在小米汽车的一年:带着雷军“性价比颠覆燃油车”的指令,硬是把SU7的订单量干到月销破万。 这次被奇瑞挖角,外界猜测小米那套“粉丝运营+互联网营销”打法,可能要被复制到豪车圈。
神行者品牌:挂着洋招牌的“中国特供”
捷豹路虎这次玩了个新套路:把半个世纪前就有的“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重新激活,但产品完全是“中国制造”。 首款车锁定插电混动SUV,直接对标比亚迪唐DM-i、理想L7,这类在中国卖爆的车型,捷豹路虎过去连碰都没碰过。
新车基于奇瑞T1X平台开发,这个平台造过瑞虎8、捷途X70,卖得比哈弗H6还便宜。 捷豹路虎设计师全程参与造型,但电池、电驱系统全部来自奇瑞现成方案,连生产线都共用常熟工厂的插混产线。
停产燃油车:给新品牌腾地方
为了给神行者让路,奇瑞捷豹路虎正在清理产能。 9月起,工厂里跑的捷豹XE、XF和E-Pace要全部停产;到明年年底,揽胜极光和发现神行也会彻底停掉中国生产。
这些车过去靠着进口身份卖高价,现在被国产新能源冲击得毫无招架之力。 停产后,常熟工厂将全面转向生产神行者系列,规划年产能15万辆,相当于奇瑞捷豹路虎现在总销量的一倍多。
HoB团队:外方交出主导权
合资公司内部正在搞一场“权力重构”。 新设立的HoB(本地化运营团队)直接听命于捷豹路虎中国,不再像以前那样中外方各管一摊。
这个团队连办公室都单独设在虹桥商务区,和奇瑞总部完全物理隔离。 从市场调研到销售政策制定,现在都由HoB团队拍板。 有内部人士透露,连4S店的装修风格都要按中国消费者喜好调整,比如取消英伦风木质饰板,改用更便宜的金属拉丝面板。
奇瑞的“技术变现”野心
表面看奇瑞在给捷豹路虎代工,实则暗藏后手。 神行者品牌的新车虽然挂着洋标,但三电系统全部来自奇瑞第三代鲲鹏混动平台,这个平台能兼容纯电、增程、插混三种模式,成本比吉利雷神混动低15%。
奇瑞把压箱底的T1X平台开放给外方使用,这在合资车企里极其罕见,此前大众丰田合作,平台都是各用各的。 一旦神行者出口欧洲中东,奇瑞不仅能赚代工费,还能靠技术授权多收一笔钱。
价格屠刀已备好
新品牌定价策略直指要害:顶配版插混SUV控制在30万以内,比宝马X3新能源便宜40%。 为了压缩成本,奇瑞连车机系统都复用星途揽月的硬件,只改了个车标和语音包。
销售渠道更是另起炉灶,不进4S店,改用城市展厅+线上订车模式,省下大笔渠道费用。 有经销商透露,奇瑞要求神行者系列终端折扣不能超过5%,而隔壁凯迪拉克CT5动不动就优惠15个点。
捷豹路虎的“止血”计划
过去三年,捷豹路虎在中国亏损了70亿,路虎发现神行去年销量直接腰斩。 这次合作能省下一大笔钱:不用再投钱研发低价电动车,直接用奇瑞现成方案;生产端把亏损的燃油车产线关停,常熟工厂改造成出口基地,每辆车还能多赚3000元出口退税。
他们要求神行者系列出口时挂捷豹路虎标,但技术参数里要写“基于奇瑞平台打造”,既借势中国供应链,又保住品牌调性。
员工视角:中外方暗战升级
在常熟工厂,变化已经肉眼可见。 原本中英双语的工作手册全换成中文,英国工程师组成的“产品委员会”被解散,取而代之的是奇瑞技术团队。
有老员工抱怨:“现在开会全是中文,外方代表只负责盖章。 ”更明显的是薪资调整:HoB团队成员工资比原来中外方联合团队涨了20%,但研发岗大量启用本土供应商,外方派来的专家数量减少了一半。
时间表里的攻防战
9月停产燃油车,12月推出首款神行者官图,2026年12月第一台车下线,这个时间表卡得很紧。 奇瑞内部人士透露,为了抢时间,神行者车型的碰撞测试直接用了星途揽月的实验数据。
而捷豹路虎总部要求,2027年出口欧洲的车辆必须通过E-Mark认证,这意味着奇瑞必须在明年中完成欧盟法规适配。 有消息称,部分零部件供应商已经收到“必须用国产货”的死命令。
行业震动:合资模式要变天
这个合作正在颠覆传统合资车企玩法。 大众丰田合资三十年,外方掌握技术,中方负责生产销售;现在奇瑞反过来给捷豹路虎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更值得关注的是出口路径,如果神行者系列借奇瑞渠道卖到欧洲,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其他合资车企会不会也找本土品牌代工? 已经有消息称,某德系豪华品牌正在和吉利接触,想复制类似模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