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华为,天作之合?
“宝华” 组合,堪称近期汽车圈最炸裂的王炸新闻!就在今年 3 月 17 日,宝马中国与华为终端高调官宣达成合作协议,这消息一出,瞬间点燃全网,直接屠榜各大汽车类热搜。谁能想到,以机械制造底蕴深厚著称的德国豪华汽车巨头宝马,竟然和代表前沿数字科技的中国华为走到了一起,开启深度合作,这跨界联动,活脱脱像是汽车界与科技界来了一场世纪联姻,直接把 “智能汽车” 概念玩出了新高度 !
双方合作内容诚意满满,聚焦高频场景需求,宝马将在中国深度融合鸿蒙生态,基于 HarmonyOS NEXT 开发多元化智能应用与功能,推出包括 BMW 数字钥匙、HUAWEI HiCar 和 MyBMW App 等在内的数字化服务 ,要为华为鸿蒙用户打造无缝衔接的全场景智能体验。简单来说,以后华为手机用户开宝马,用手机就能解锁、锁定或启动车辆,年内就能体验这超酷的 BMW 数字钥匙功能;到 2026 年,本土生产的 BMW 新世代车型还会率先搭载深度集成的 HUAWEI HiCar ,华为鸿蒙生态无缝融入宝马智能座舱,实现 “人 - 车 - 家全场景智慧互联”,想想都觉得未来出行生活不要太智能、太便捷 ! 但宝马为何突然牵手华为?这背后又藏着哪些行业风向?合资车与中国智驾技术合作,是大势所趋,还是权宜之计 ?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盘一盘 !
合作亮点全解析
鸿蒙上车,体验升级
这次合作,最吸睛的当属鸿蒙生态融入宝马座舱 。先看年内就能上线的 BMW 数字钥匙,基于 HarmonyOS NEXT 开发,对华为手机用户简直是 “真香” 功能。以往找车钥匙手忙脚乱的场景一去不复返,现在只需掏出华为手机,靠近车辆就能自动解锁,坐进车里,手机还能秒变车钥匙启动引擎,真正实现 “无感上车”,就像有个隐形管家时刻待命,贴心又高效 。
再把目光投向 2026 年,深度集成的 HUAWEI HiCar 会率先出现在国产 BMW 新世代车型上 。这可不是简单的手机投屏,而是构建起一个 “人 - 车 - 家全场景智慧互联” 生态 。想象一下,早上出门前,在家用华为平板就能提前预热车内空调、规划上班路线;下班路上,用手机就能远程打开家里智能家电,提前准备好舒适的居家环境;周末自驾游,车机和手机无缝衔接音乐播放列表,一家人伴着喜爱的旋律奔赴诗和远方,生活的便利性和智能化直接拉满 !
技术融合,未来可期
宝马百年造车工艺,是机械工程领域的金字招牌,操控性、安全性和品质稳定性有口皆碑;华为在 5G 通信、AI 人工智能、智能座舱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是推动智能汽车发展的重要力量 。两者牵手,恰似武侠小说里内力深厚的大侠和精通奇门绝技的高手强强联合,必将在汽车智能化赛道上掀起新风暴 。
就拿宝马新世代车型来说,不仅会搭载华为的智能技术,自身在技术上也有诸多创新 。全新一代智能电子电气架构,运算速度大幅提升,就像给汽车换上一颗超级 “大脑”,让各种指令能飞速处理 ;还有首创的全景 iDrive、独创的 BMW 驾控超级大脑(Heart of Joy),将动力传动系统和驾驶动态功能深度融合,带来毫秒级精准响应,让驾驶更有乐趣、更安全 。这些技术叠加华为的智能科技,无疑会让未来汽车智能化发展迎来更多可能性,或许不久后,自动驾驶、智能交互将更加成熟,真正颠覆我们对出行的认知 。
合资车的智驾觉醒之路
市场压力下的转型
在智能化浪潮的席卷下,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曾经在燃油车时代风光无限的合资车,如今却陷入了困境 。国产新势力凭借先进的智驾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据统计,2024 年自主品牌的市占率飙升至 65.2%,新能源车渗透率更是突破了 40% 。消费者的购车倾向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从过去追捧合资品牌的整车品质,转向了如今对自主品牌智能化产品力的青睐 。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合资车的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销量大幅下滑 。曾经在中国市场年销量超过 400 万台的南北大众,2024 年销量已骤降至 290 万台 。残酷的市场现实,让合资车深刻认识到,智能化转型已刻不容缓,与中国智驾技术合作成为了它们寻求突破的关键路径 。
多方合作案例剖析
除了宝马牵手华为,不少合资品牌也纷纷与中国智驾企业展开合作,探索智能化转型之路 。丰田便是其中之一,它与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纯电产品 bZ3,还与自动驾驶初创企业 Momenta 合作,在智能驾驶技术领域不断深耕 。有消息称,丰田、华为和 Momenta 三方还在联合开发智能驾驶技术,丰田 3 月份推出的第九代凯美瑞车型的车载信息系统,就是与华为合作的成果 。通过这些合作,丰田得以快速提升自身的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消费者的需求 。
大众也不甘落后,积极与中国智驾企业合作 。2022 年,大众与地平线正式确立合作,开创了国际车企与中国智驾科技公司 “合资 + 深度合作” 的先河 。2023 年 11 月,合资公司酷睿程成立,目前已有超 500 名智驾工程师,专注于打造全栈解决方案 。基于地平线征程 6 打造的 L2 + 级别智能驾驶方案已展开大量路测,预计 2026 年将随着搭载 CEA 架构的全新紧凑级纯电车型面市 。此外,大众还与小鹏签订 EEA 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预计从 2026 年起将相关技术应用于在中国生产的大众汽车品牌电动车型 ,力求在智能化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
再看东风日产,其与行业领先的智驾企业 Momenta 深度合作,在最新的新能源车型 N7 上搭载 Momenta 的一段式端到端驾驶辅助系统,并采用纯视觉智驾方案 。这使得 N7 具备了高速领航 NOA、城市记忆领航 NOA 以及全场景智能泊车等高阶智驾能力,成功跻身智驾第一梯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
这些合资品牌的合作案例,虽然合作模式各有不同,有的是成立合资公司,有的是直接技术采购,但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借助中国智驾企业的技术优势,弥补自身在智能化领域的短板 。在技术方案上,有的侧重于智能座舱开发,有的聚焦于自动驾驶技术突破 。从预期效果来看,它们都希望通过合作提升产品竞争力,重新赢回市场份额 ,在智能化转型的道路上实现逆袭 。
中国智驾技术,凭什么?
技术实力的沉淀
中国智驾技术能吸引众多合资车合作,绝非偶然,背后是多年技术实力的深厚沉淀 。在研发投入上,国内企业毫不吝啬,持续重金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后盾 。像华为,每年在汽车相关研发上投入超百亿元,其中 70% - 80% 都砸向智能驾驶领域 ,如此高比例投入,足见其对智驾的重视,也让华为在智能驾驶技术上快速迭代,一路领跑 。小鹏汽车每年在 AI 研发投入达 35 亿元 ,小米三年间在智驾研发砸下 55 亿元 ,大量资金注入,推动技术不断突破,让国产智驾在市场竞争中愈发底气十足 。
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中国在智驾人才储备上同样成绩斐然 。截至 2023 年 12 月,华为智驾研发团队人数超 7000 人,稳居国内第一 ;比亚迪 2024 年第一季度智驾研发人员超 4000 人 ,小鹏汽车同期超 3000 人 。这些专业人才汇聚,涵盖算法、芯片、通信等多领域,为智驾技术创新出谋划策、攻坚克难,从底层技术到应用开发,全方位推动智驾技术进步 。
在核心技术上,中国智驾企业也取得了诸多关键突破 。芯片作为智能汽车的 “大脑”,至关重要,国产智驾芯片崛起势头强劲 。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表现亮眼,征程 6 最高算力达 560Tops ,前装量产出货超 800 万套,占据自主品牌 L2 市场 33.97% 份额 ,与超 40 家车企及博世、电装等国际供应商合作,构建起强大生态 。在算法层面,端到端大模型成为行业趋势,华为 ADS 3.0 采用端到端大模型,从 “有高精地图” 转向 “无图” 方案,城市泛化速度和更新频率大幅提升 ;小鹏汽车发布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搭配 AI 鹰眼视觉方案,全系标配高阶智驾 ,让智驾系统对复杂路况理解和应对能力显著增强 。在传感器方面,激光雷达国产化让成本大幅下降,速腾聚创、禾赛、华为等企业稳坐全球汽车激光雷达供应商出货量前三甲 ,为智能驾驶普及奠定硬件基础 。
本土优势的加成
除了技术实力,中国智驾企业的本土优势也十分突出 。对本土路况,中国智驾企业有着深入理解,这是它们的天然优势 。中国道路情况复杂,路况瞬息万变,非机动车乱窜、道路施工频繁、交通标识多样 ,这些独特路况是智能驾驶技术落地的巨大挑战,也是中国智驾企业的练兵场 。领克 08 EM-P 通过全栈自研本土化算法,依托超 10 万公里本土道路数据训练,在匝道汇入、大车避让、拥堵跟车等复杂场景中,表现出色,宛如老司机般游刃有余 。
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也是中国智驾企业的强项 。国内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功能的需求偏好和使用习惯,与国外有明显差异 。国内消费者更看重智能座舱的交互体验、智驾功能的实用性和性价比 。比亚迪敏锐洞察这一需求,推出 “天神之眼” 智驾系统,覆盖全系车型,从 7 万级到 20 万级车型都能享受到高阶智驾功能 ,还通过分层技术方案和成本控制,将高速 NOA 及以上功能普及至 10 万元以下车型 ,真正做到让智能驾驶惠及更多消费者 。
在数据采集和应用上,中国智驾企业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 。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和活跃的出行市场,让国内智驾企业能快速收集海量驾驶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分析、训练,能不断优化智驾算法,提升系统性能 。像小鹏汽车完成道路验证实测里程超 370 万公里,累计仿真里程突破 1.5 亿公里,涵盖核心模拟场景超 16000 个,专项模拟场景超 40000 个 ,基于这些数据优化的智驾系统,对各类场景应对更从容,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
新局势下的各方博弈
国产新势力的挑战
合资车与中国智驾技术合作,无疑给国产新势力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在市场竞争方面,合资品牌凭借深厚的品牌底蕴和成熟的销售网络,一旦在智驾技术上实现突破,将迅速吸引大量消费者 。以宝马为例,它与华为合作后,可能会凭借品牌影响力和智能化升级,从国产新势力手中抢走部分高端市场份额 。国产新势力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不断优化智驾功能,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才能稳住市场地位 。
在技术发展上,合资车与智驾企业的合作,会促使智驾技术快速迭代,市场竞争加剧,对国产新势力技术研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它们需要投入更多资源,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同时,还要警惕技术同质化问题,避免陷入价格战泥潭 。对此,国产新势力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技术创新 。小鹏汽车坚持全栈自研,不断升级 XNGP 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拓展城市 NOA 覆盖范围 ;蔚来汽车则通过持续投入研发,提升智能座舱和智驾系统的交互体验,增强用户粘性 。
消费者的幸福时光
对于消费者而言,合资车与中国智驾技术合作带来的是满满的福利 。产品选择更加丰富,合资品牌引入智驾技术后,会推出更多智能化车型,从高端豪华到经济实用型,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像东风日产 N7 搭载 Momenta 的端到端智驾方案,让消费者在 15 - 20 万价格区间,就能体验到高阶智驾功能 。
价格方面,随着智驾技术普及和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性价比大幅提升 。以往高端车型才配备的智驾功能,如今在中低端车型上也能实现 。比亚迪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将高速 NOA 及以上功能普及至 10 万元以下车型 ,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智能驾驶的便利 。
技术进步更是让消费者出行体验全面升级 。智能座舱交互更流畅,智驾系统应对复杂路况更从容,出行变得更安全、便捷、舒适 。消费者可以在拥堵路况下开启智驾辅助,解放双脚,缓解驾驶疲劳 ;在长途旅行中,依靠智能导航和智能座舱,享受愉悦的驾乘时光 。
未来驶向何方
宝马与华为的合作,以及众多合资车与中国智驾技术的携手,已然在汽车行业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一趋势意义深远,影响广泛。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它加速了汽车智能化变革的进程,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规则朝着中国智驾技术标准靠拢,让 “中国智造” 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在市场格局方面,它重塑了竞争态势,促使国产新势力与合资品牌在智能化赛道上展开更加激烈的角逐,也让消费者成为这场技术变革的最大受益者 。
展望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方向令人充满遐想 。自动驾驶技术将不断迈向新高度,从当前的辅助驾驶逐步向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乃至无人驾驶演进 ,届时,人们的出行或许只需设定目的地,车辆便能自动规划最优路线,安全抵达 ;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融合也将愈发紧密,新能源汽车不仅续航里程大幅提升、充电时间大幅缩短,还将借助智驾技术,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而智能座舱与车联网技术,也将持续升级,构建起一个更加庞大、高效的智能出行生态系统,实现人、车、路、云之间的无缝连接 。
宝马与华为的合作只是一个开端,它预示着汽车智能化的新时代已然来临 。在这场变革中,中国智驾技术正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潮流 。作为消费者,我们有幸见证并参与其中,未来的出行生活必将充满无限可能 。大家对智能汽车的未来有何期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