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热闹,主角还是那个咱们老百姓特别熟悉的品牌——五菱。
一提起五菱,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还是那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这次,五菱又出手了,带来了一款新车,是专门给那些在城市里奔波忙碌、搞运输、做小生意的劳动者们准备的。
这款车叫五菱之光EV,新推出的型号叫“305km进取型”,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它最大的亮点就是跑得更远了。
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在讨论,这车到底升级了些啥?
三百多公里的续航对咱们干活的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多出来的续航和配置,值不值得咱们多掏腰包?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
首先,咱们得明白,对于开着电动小货车干活的人来说,最头疼的是什么?
不是车子不够快,也不是空间不够大,而是那个时时刻刻悬在心头的“续航焦虑”。
咱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一位做同城配送的师傅,早上开着满电的车出门,拉着一车货。
可刚跑了一上午,送了几个地方,一看仪表盘,电量就掉了一大半。
这时候心里就开始打鼓了,下午还有好几个单子呢,这电量够不够?
万一开到半路没电了,停在路上,货送不到,客户那边催得紧,自己心里也急得像着了火。
这可不是编故事,而是很多开着老款电动货车司机的真实写照。
以前的五菱之光EV,官方标的续航是二百公里出头,但实际开起来,尤其是在市区走走停停,或者冬天开个暖风,能跑个一百五六十公里就算不错了。
这就导致很多司机师傅,一天至少得充一次电,甚至有时候是两次。
充电不仅要花钱,更重要的是耽误时间,而对于靠时间挣钱的他们来说,这耽误的每一分钟,都是实实在在的损失。
现在,五菱推出的这款新车型,直接把续航里程提升到了305公里。
这个数字可不是随便拍脑袋定的,它背后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
三百多公里的续航,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咱们来简单算一笔账,一个在城市里做批发生意的小老板,每天需要往返于郊区的仓库和市区的各个门店之间,一天的总路程可能就在一百五到二百公里之间。
如果他开的是老款车,那么他必须在中午或者下午找个地方补电,才能确保完成一天的工作。
而现在,有了三百多公里的续航,他早上满电出门,可以踏踏实实地跑完一整天所有的行程,回到家可能还有富余的电量。
这意味着他可以把原来用来找充电桩、排队充电的一个多小时,完全节省下来。
这一个多小时,他可以用来多接两单生意,或者早点回家陪陪家人。
从经济效益上看,一天多跑几趟活儿,一个月下来就能多挣不少钱。
这笔账,每一个靠车吃饭的人都算得清清楚楚。
当然,续航能有这么大的提升,背后肯定是有技术升级的。
这次五菱给新车换装了来自欣旺达的磷酸铁锂电池,电池容量从原来的二十多度电,一口气增加到了30.6度电。
欣旺达这个名字,在咱们国家的电池行业里也是响当当的,技术和品质都有保障。
而磷酸铁锂电池,相比其他类型的电池,它的优势在于安全性更高,循环寿命更长,也更耐用,非常适合工具车这种高强度的使用环境。
不过,电池容量增大了,车子的重量也跟着上去了,整备质量从原来的1220公斤增加到了1350公斤,相当于车上随时多坐了两个成年人。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担心,车变重了,动力会不会跟不上?
毕竟电机还是原来那个最大功率30千瓦的。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考虑,但五菱在这里做了一个非常聪明的权衡。
他们很清楚,买这车的人,不是为了去飙车,而是在城市里拉货送货。
最高1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对于绝大多数城市路况和国道来说,已经完全足够了。
在动力够用的前提下,优先解决用户最关心的续航问题,这正体现了中国制造企业那种务实、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的智慧。
如果说续航的提升是这次升级最核心的亮点,那么其他方面的改进,则让这台车变得更加人性化,也更能体现对驾驶者的关怀。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增加了主、副驾驶座的安全气囊。
这在以前的同价位工具车里,是想都不敢想的配置。
咱们开货车的朋友,每天在路上跑,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多一个安全气囊,就多了一份生命安全的保障。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配置增加,更体现了车企的一种社会责任感,说明他们真正开始关心这些基层劳动者的安全和尊严。
除此之外,其他细节上的升级也同样贴心。
比如,以前被戏称为“蜡烛灯”的卤素大灯,这次换成了亮度更高、更节能的LED大灯。
晚上开车,尤其是在一些灯光条件不好的小巷子或者城乡结合部,视野会清晰很多,大大提升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车内的仪表盘也告别了老式的机械指针,换成了一块7英寸的液晶显示屏,时速、剩余电量、续航里程等信息都显示得清清楚楚,看起来更有科技感,也更直观。
倒车影像的加入,对于那些经常需要在狭窄空间里调头、倒车的司机来说,简直是福音。
再也不用费劲地伸着脖子往后看,或者依赖别人的指挥了,大大降低了发生剐蹭的风险。
还有主驾驶座椅,从以前的简单调节,升级到了可以六个方向调节,无论高矮胖瘦,都能更容易找到一个舒服的驾驶姿势,长时间开车也不至于那么累。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改进,汇集在一起,就让驾驶这台车从一件单纯的“苦差事”,变得更加轻松、安全和体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