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落地 车市迎新 1550万目标背后的转型之战

#上海观光路线推荐#

新政落地 车市迎新 1550万目标背后的转型之战

中国汽车产业再次迎来国家级的战略指引。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这份重磅文件。为未来两年汽车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路径。设定了明确目标。这不是简单追求数字增长。而是一场关于转型与升级的深刻变革。

目标:3230万与1550万

方案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 3230万辆 左右。同比增长约 3%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 1550万辆 左右。同比增长约 20% 。这一目标。意味着每天需销售约 4.25万辆 新能源汽车。同时。汽车制造业增加值预期同比增长 6% 左右。2026年。行业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数字背后是决心。更是信心。

底气何来?

目标是科学的。也是可能实现的。看看今年1-8月的数据。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2000万辆。同比增幅均超 12% 。强劲势头。肉眼可见。若保持月均约264万辆的销量。2025年最后四个月。销量有望再增约1000万辆。参照2024年3143.6万辆的总销量基础。3230万辆的目标。显得合理且可期。

新政落地 车市迎新 1550万目标背后的转型之战-有驾

四大维度,六十余项举措

方案绝非空谈。它从 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合作 四个维度。提出了15条工作举措。内含 60余项 细化措施。堪称一部操作手册。

消费端:组合拳出击

扩大内需是核心抓手。政策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公共领域电动化:推动25个试点城市新增推广新能源公交、出租、物流车超 70万辆。

•新能源汽车下乡:持续开展。并推进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

•政策优惠延续:落实购置税、车船税减免。深化车险改革。

•以旧换新: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

•优化限购:鼓励汽车限购地区优化政策。逐步从购买管理转向使用管理。这些举措。打通了市场堵点。形成了“覆盖全场景、联动城乡端”的组合拳。

供给端:技术创新驱动

方案注重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需求。

新政落地 车市迎新 1550万目标背后的转型之战-有驾

•攻关核心技术:加快突破 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 等关键技术。

•提升产品性能:持续改善经济性、耐久性、舒适性。开发智能交互、智能驾驶新功能。

•保障供应链稳定: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融入大企业供应链。

智能化:挑大梁的新引擎

智能化发展被置于核心位置。方案明确提出。

•有条件批准L3级自动驾驶车型生产准入。这将是自动驾驶商业化的重要里程碑。

•推动完善与之相关的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

•深入开展“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加快建设网联基础设施和云控平台。

•鼓励前装车联网、5G模块。推进北斗系统规模化应用。智能化绝非单靠“聪明的车”。而是“车-路-厂-链”全环节发力。

环境端:规范秩序与优化生态

健康的竞争环境是稳增长的基石。方案直面问题。

•规范竞争秩序: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

新政落地 车市迎新 1550万目标背后的转型之战-有驾

•整治网络乱象: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依法打击虚假宣传、商业诋毁。

•优化付款周期: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如60天账期)。据悉。上半年已有长安、上汽、吉利等多家车企减少应付账款超80亿元。但整个行业仍面临“现金大考”。

开放端:深化合作与稳健出海

汽车出口是重要增长极。方案支持企业深化国际化发展。

•鼓励研发适用海外市场的产品。完善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

•引导整车企业稳妥有序海外布局。共建共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提升出口金融服务水平。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优化出口信用保险。2025年1-8月。全国汽车出口429.2万辆。同比增长13.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53.2万辆。同比激增 87.3%。势头强劲。

结语:量与质的平衡艺术

3230万。1550万。这些数字是关键指标。但方案的深远意义远超数字本身。它预示着中国汽车产业正开启深度变革与转型。从追求规模红利转向挖掘创新红利。其核心。是一场关于创新与突围的战役。它着眼于当前稳增长。更致力于长期促转型。不仅关注国内市场。更放眼全球格局。不仅追求产业规模。更注重发展质量。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走出一条新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