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老李上个月干了件“大事”:把开了十年的旧车置换掉,只加了5.65万,就开回了崭新的1.5L朗逸新锐版。
全部手续办完花了6.64万,他逢人就说:“这价钱买德系车,以前做梦都不敢想! ”
这可不是老李一个人捡便宜。 2025年6月,朗逸突然卖爆了,单月销量冲到25249台,硬生生挤回轿车销量榜前三。
要知道,去年这会儿,朗逸入门版还标价8万多。
降价背后是新能源车的“逼宫”。 比亚迪把秦的价格压到7万以内,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
传统燃油车只能跟进降价,朗逸直接砍到5万区间,比自行车贵不了多少。
价格虽然“白菜”,但朗逸骨子里还是那个德系“老黄牛”。 开过的人都知道,它不玩花哨的,就靠三样本事:省油、耐用、省心。
前脸那两条镀铬饰条还是老样子,侧面腰线利落干净,熏黑尾灯配个小尾翼,看着比轩逸、卡罗拉精神点。
别看车长只有4561mm,轴距却有2651mm。
身高1米78的汉子坐进后排,膝盖离前座还能有一拳多的距离。
普通三口之家用着绰绰有余,后备箱塞两个24寸行李箱加婴儿车,还有空位塞年货。
门板储物格能塞三瓶矿泉水,中控台手机槽带防滑垫,这些细节十几年都没变过。
坐进车里,朗逸还是那股“实用味儿”。
全系标配8英寸仪表盘和8英寸中控屏,CarPlay和华为HiCar一插就用。
空调旋钮、音量按键全是实体键,红灯前调温度不用低头戳屏幕。
2025款新加了电子手刹和自动驻车,等红灯时右脚终于能歇口气。
安全配置上也没偷工减料。
全系6个安全气囊,LED大灯晚上照得贼亮,自动刹车系统帮老李避免过两次追尾。
中保研碰撞测试全优的成绩不是白来的,车门里藏着27%的热成型钢。
修车师傅说过:“这车骨架硬,小磕碰根本伤不到内脏。 ”
最让网约车司机竖大拇指的,是那套1.5L自吸发动机配爱信6AT。
110马力数据平平,但百公里油耗只要5.5升,现在92号油7块2一升,算下来每公里才4毛钱。
跑长途的师傅最懂这套动力组合的好。
三十万公里不大修是常态,变速箱油四年换一次,维修费比轩逸的CVT便宜四成。
东北的张师傅开了八年朗逸,表显里程已经突破50万公里。
他拍着发动机盖说:“这铁疙瘩比我儿子还靠谱! ”
预算多点可以考虑1.5T版本。
160马力配7速双离合,超车时油门跟脚多了,油耗也才6升左右。
两个版本都喝92号粗粮,加油站五分钟加满,能跑小一千公里。
当然,5万多的价格总要有些取舍。
新锐版门把手没了镀铬条,车道保持功能被阉割,后排出风口只有中高配才有。
内饰塑料感明显,中控屏只能连手机导航,和同价位的国产电车比,就像老年机对上智能手机。
比亚迪秦的旋转大屏能K歌刷剧,朗逸的车机只会老老实实播歌指路。
不过老李倒看得开:“接娃买菜要啥自动驾驶? 物理按键盲操更安全。 ”
他算过一笔账:小保养三百块搞定,五年后卖二手还能收回三万五。
朗逸的三年保值率现在还有55%,相当于开三年只亏一半车钱。
隔壁电车车主最怕电池衰减,开五年残值可能只剩三成。
要不要选朗逸,关键看生活半径。
充电站比加油站多的城市青年,可能更爱电车的加速和智能座舱。
但像老李这样每周跑城郊的,或者住老小区没固定车位的,加油车的优势太明显。
“回趟铁岭老家四百公里,半箱油就够了。 开电车? 服务区充电得排队两小时! ”
眼下朗逸就像燃油车时代的“末班车”。
当电动车铺天盖地时,它以5万多的地板价,成全了务实派最后的倔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