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新车换脸,外观内饰升级,电池续航小提升

我们假设一下,每隔几年,汽车行业里总有只“大老虎”在悄悄换皮,比如宝马。前两天,外媒扒拉出全新宝马iX1、X1的伪装谍照,大家也都炸开了锅。宝马要变“脸”,继续玩设计层面的“套娃”把戏,是好是坏?先别急着一棍子打死,咱们得慢慢琢磨。

宝马新车换脸,外观内饰升级,电池续航小提升-有驾
宝马新车换脸,外观内饰升级,电池续航小提升-有驾

首先最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前脸。现在汽车要想让人记住,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给个抓人眼球的脸。宝马这次也怕你认错,把新款iX3的设计风格生搬硬套到了iX1身上。大灯变扁了,连那对“双肾”格栅也瘦身了。它这种又横又扁的前脸,是在服务技术,还是在迎合审美?到底有多少人真心喜欢这种样子,这值得打个问号。现在的宝马前脸从小X1到大iX3,全是同一个妈生的。如果说以前宝马是“一辆车一个范”,现在倒像是“一个鼻子扣一圈”了。

可你说宝马傻吗?当然不傻。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好多汽车厂牌都玩这种“套娃脸”?原因不用猜,省成本容易被记住,一家老小都排成一队,路上一眼就瞅出是宝马,“统一识别度”变高了。可是,设计还能有多少新意?还叫不叫个性?这会不会让宝马曾经引以为傲的调性渐渐消耗殆尽?这问题,咱们都值得琢磨琢磨。

外形上还有啥变化呢?比如隐藏式门把手、平缓弯曲的车顶线条、亮黑运动轮毂这些,都跟着时髦走。这样的改变能增强风阻系数,理论上是对电车续航有利,也是用来凸显科技和运动感。“运动”、“科技”、“环保”,这三个字眼,放哪家新能源汽车发布会上都是标配。你看宝马,后车顶还安排了扰流板,后挡风玻璃挂了雨刮器,后尾灯还变成了一整条的全宽型,这不就是现在最流行的玩意儿吗?外表“运动感”、实际“电气化”,谁家敢不这样搞?你都不跟风,市场上根本站不住脚。

但回头想想,宝马啥时候是靠跟风流行吃饭的?它能火到全世界,不正是靠那种天生叛逆和创新胆子?现在一味模仿,“流水线美学”其实也是变相自我阉割。是,不变会被说“守旧”,一变又成了“从众”,设计师到底还能怎么玩,这问题宝马肯定比我们更焦虑。

再说说内装。新款宝马iX1将用iDrive全景显示屏,搭配17.9英寸小一点的多媒体屏。是不是觉得尤其熟悉?其实蓄谋已久。智能座舱,把整个仪表板做成一大块玻璃屏,上面啥信息都能显示出来。“科技感”、“简约风”,也就只能靠大屏撑门面。你说这东西真有用吗?导航能比个手机强多少?取代了一堆物理按键,但实际操作时,一碰屏幕就留指纹,换歌还得戳半天,用户体验是不是也要打个折扣?汽车内饰一定得“越来越像手机”,这就真等于进步吗?这个事我真想听听“车主们自己是真开心,还是“不得不惯着厂家的新思路”?

动力方面,说得挺意气风发,但其实还停留在现在的动力总成,不过把电池组体积做大了点,圆柱形的,续航能力理论上要升级。大家都明白,只有电池靠谱,电车才算有底气。不然就是在事故新闻头条天天见。可现在玩电池,谁家不宣称自己能跑更远更久?宝马这一回是把体积加大,看来短期内也没啥革命性的“核技术”。市场卷得头破血流,比的就是你多跑几十公里,充电快不快,耐不耐造。电动车大战,确实靠一块“电池”说话,但宝马要是以为仅靠尺寸做加法,就能稳坐钓鱼台,那可能还得多想想。

技术升级当然好,但“体验”是不是跟上了?“十几万的国产新势力电车,该有的智能辅助咱都有了”,宝马再不努力,也得时刻提防“被人反向抄作业”。瑞士表如果只是把指针做大,钢带拉宽,变不出花样,谁还会买账?外观这样,内饰那样,再说说售后,以前宝马凭的是“豪车气场”,现在在中国混,还能不能站住脚跟?

宝马新车换脸,外观内饰升级,电池续航小提升-有驾

不妨再设个问:豪华品牌一味追求智能、环保的趋势下,到底还能给用户带来多少“豪华感”、“独特性”?分割线已经越来越模糊,就像我们在星巴克、瑞幸之间切换,最终喝的还是咖啡水。如果宝马全都向着新能源、智能化跑步前进,但设计越来越像其他品牌、体验被屏幕统一,那它最后到底还有多少灵魂?

当然我知道,宝马也是被环境逼的。不升级、不跟进,就会被市场淘汰,豪华品牌不豪华的人可没啥好下场。可问题是,宝马想再次引领潮流,而不是“跟着潮流走”,靠的是啥?靠的是内在创新、用户感受,还是靠公关和噱头?我觉得真正的宝马粉,骨子里都是盼着宝马别随大流,最好一眼能认出“这宝马不一般”,哪怕“长得不讨喜”,但千万别流于千篇一律。

谍照露出后,有人大呼宝马变“怂”了,也有人说进化合时宜。设计无对错,但创新不能丢。宝马的车,车主买的是一种身份认同,是“不一样的我”。这一波外观和配置升级,到底让人觉得自己“更值钱”还是“随大流”,还得市场和用户说了算。你看前几年,奔驰宝马都杀红了眼,结果中国市场的年轻人更在乎的是“性价比”、“科技感”、“智能安全”,那点“宝马车标”背后的光环确实在变淡。那未来真的是“有车标就行”,还是“真正开得爽才行”?大家心里有数。

写到这,不由得再问:宝马旗下每个级别的车型都长得差不多,会不会最后成了“同质化工厂”?年轻人会为谁买单,是宝马这个牌子,还是直接冲着功能去?品牌力还能剩多少?

每代宝马都有自己的难题,现在又到了关键节点——“套娃”是不是宝马的未来,“创新本色”又该怎么保?开宝马不是简单的“有轮子”,而是敢带头冒险。现在,宝马应该明白,真的奢侈不是“花哨的屏幕和样子货”,而是能让人在茫茫车海里一眼认出你,开出去倍儿有范。这才是宝马的天命。

最后再问一句,宝马这个新方向,到底是主动求变,还是无奈跟风?你觉得这样的宝马,还值得为它心跳吗?拭目以待,真理总是在市场里找答案的。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