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车企高管最近干了件新鲜事——西装革履跑到直播间,不卖车,专程来挨骂。
这位上汽大众的德国老板操着一口流利中文,在镜头前虚心请教网友:您觉得我们车该咋造?
这操作够稀罕,活像学生交作业前主动找老师批改。
这事得从汽车行业的变局说起。
十年前老百姓买车,讲究的是耐用实在,跟找对象挑老实人一个道理。
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部件必须过硬,品牌越响亮越好,排量越大越有面子。
那时候车企比的是谁家车能跑十万公里不散架,质量就是金字招牌。
但中国新能源车企把桌子给掀了。
他们把价格压到地板,配置堆到天花板。
现在年轻人买车,跟买潮牌没啥区别。
车子外观要像科幻电影里的太空舱,内饰得带七彩氛围灯,最好还能在车里唱K打麻将。
汽车早就不只是代步工具,成了彰显个性的时尚单品。
传统车企这下可傻眼了。
日产的艾瑞亚定价二十八万,上个月只卖出十九台,惨得连经销商都想哭。
丰田电动车冬天续航直接腰斩,被网友戏称"电动爹"。福特降价十万还是没人要,最后只能灰溜溜退市。这些老牌巨头在新能源赛道上,活像穿着西装革履跑马拉松。
中国车企倒是玩得风生水起。小米汽车被吐槽车标太丑,雷军亲自下场改设计。理想汽车给全系配上电吸门,说是怕吵醒睡觉的娃。这帮本土玩家就像班里最会来事的学生,老师还没布置作业,他们连附加题都做完了。
老牌车企为啥转不过弯?说到底就是船大难掉头。大众搞纯电平台砸了八百亿欧元,折腾三年就为追求零缺陷。这种工匠精神值得尊敬,可中国市场变化比翻书还快,等你慢工出细活,别人早把市场瓜分完了。福特当年非要搞三缸发动机,结果消费者根本不买账,电动化转型也被拖累。
供应链更是老大难。大众全球有八千多家供应商,光是把桑塔纳零件国产化就花了一年多。这就像让大象跳芭蕾,每个动作都得协调全身肌肉。更麻烦的是品牌形象固化,奔驰就得豪华,宝马必须运动,真要改头换面,消费者第一个不答应。
上汽大众这次直播求骂,倒显出几分机灵劲。他们家的ID3电动车,价格只有德国本土的三分之一。七个月前网友吐槽低配没倒车影像,现在全系标配;嫌内饰颜色少,马上增加白色款。这反应速度,比路边摊煎饼果子还利索。
当年朗逸被戏称"德国原装朗逸",结果年销四十九万台,每分钟都能卖出一辆。现在他们又把直播间变成产品研讨会,德国高管拿着小本本记意见的模样,活像认真听课的小学生。虽然改配置时估计心里在滴血,但至少态度够诚恳。
汽车行业这场变革就像春运抢票,动作慢的连站票都捞不着。老牌车企要是还端着架子,迟早被扫进历史博物馆。毕竟消费者用钱包投票时,可不管你有多少年历史。有时候放低身段听听骂声,反而能找到新出路。
这场汽车业的攻守易形,才刚刚拉开序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