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法拉利技术官出任CEO,保时捷迎来新掌门,豪车巨头换帅引关注

最近,大家可能都听说了,那个在我们印象里一直高高在上、卖得风生水起的豪车品牌保时捷,似乎正经历着一场不小的动荡。

公司内部从上到下进行了一连串的人事调整,甚至连掌管公司长达十年的首席执行官都换人了。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前法拉利技术官出任CEO,保时捷迎来新掌门,豪车巨头换帅引关注-有驾

难道连保时捷这样的顶级品牌,也开始愁销量、愁赚钱了吗?

这事儿确实值得我们普通人好好聊一聊,因为它不仅是一家汽车公司的内部调整,更折射出整个全球汽车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巨大变化。

事情得从2025年年初说起。

这一年,保时捷内部可以说是“地震”不断。

刚开年没多久的2月份,公司就把两个最关键部门的负责人给换了,一个是管钱的财务部门,另一个是管卖车的销售和市场营销部门。

这就像一个家庭,突然把管账的和负责出门挣钱的都换掉了,明摆着就是对家里的收入状况非常不满意。

紧接着到了4月份,这股“换人风”又刮到了销售一线,好几个重要销售区域的负责人也相继被调整。

这一系列操作传递出的信号非常明确:业绩不行,就得有人为此负责。

如果说人事变动还只是表面的调整,那么9月份的一个决定,则触及了保时捷未来的根本。

公司突然宣布,要对之前定下的纯电动汽车转型规划进行修改。

要知道,保时捷前几年推出的纯电动跑车Taycan,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轰动,被看作是传统豪强对新兴电动车势力的一次有力回击。

可现在,他们自己却开始动摇了,这说明在电动化的道路上,保时捷走得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遇到了现实的阻力。

这一连串的动作铺垫下来,到了10月中旬,最大的新闻终于爆出:在保时捷首席执行官位置上坐了整整十年的奥利弗·布鲁姆,将在年底卸任。

布鲁姆的离开,可以说是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前法拉利技术官出任CEO,保时捷迎来新掌门,豪车巨头换帅引关注-有驾

一个很直接的原因,就是他身上的担子太重了。

他不仅是保时捷的首席执行官,同时还兼任着保时捷母公司——整个大众汽车集团的首席执行官。

一个人同时管理两家规模庞大、业务复杂的公司,精力难免会被分散。

在公司顺风顺水的时候,这或许不是问题,但当保时捷自身陷入困境,销量和利润双双下滑时,股东和市场就会开始质疑,他是否还能全身心地投入来解决保时捷的燃眉之急。

尤其是在这个需要果断决策、专心致志的节骨眼上,一个“兼职”的领导者显然难以服众。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布鲁姆自己在声明中也坦率地提到了,那就是保时捷在全球最大的两个单一市场——美国和中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公司的经营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这句话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特别是其中提到的中国市场。

曾几何时,中国是保时捷名副其实的“提款机”,无数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追捧,让保时捷在这里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数据显示,2023年,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就出现了高达15%的下滑,而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更是扩大到了惊人的24%。

这意味着,相比去年同期,每卖四辆车,就少卖了一辆。

这种断崖式的下跌,对于任何一个视中国市场为重中之重的品牌来说,都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为什么曾经备受追捧的保时捷,在中国突然就不香了呢?

答案就在于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

在过去,拥有一辆保时捷,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其强大的品牌光环和出色的驾驶性能足以让消费者忽略它在其他方面的不足。

前法拉利技术官出任CEO,保时捷迎来新掌门,豪车巨头换帅引关注-有驾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以比亚迪、蔚来、理想等为代表的中国本土新能源品牌强势崛起,它们不仅在电池、电机等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更重要的是,它们在“用户体验”这个维度上,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当你走进一辆国产新势力的车里,看到的是超大的高清屏幕、流畅如手机的操作系统、能听懂你各种指令的智能语音助手,以及各种舒适到家的配置。

而反观一些传统豪华品牌,即便是上百万的车型,其车机系统可能还在卡顿,智能化功能也相对落后。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重新思考:我花的钱,到底值不值?

保时捷的纯电车型Taycan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在性能上依然出色,但在续航、充电速度,尤其是智能座舱的体验上,已经被许多价格只有它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国产车型超越。

当品牌光环的吸引力逐渐减弱,产品本身是否能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就成了决定性的因素。

显然,在布鲁姆的领导下,保时捷没能及时跟上中国市场的变化节奏,其固有的造车理念和产品更新速度,已经无法适应这个全球最“卷”、变化最快的市场。

正是在这样内外交困的背景下,保时捷选择了换帅。

接替布鲁姆的,是一位名叫迈克尔·莱特斯的人物。

这位新任CEO的履历,可以说是为拯救今天的保时捷量身定做的。

首先,他是一位“保时捷老人”,在2000年到2013年期间,他就在保时捷工作,并且主导了两个对保时捷至关重要的车型的开发——卡宴和Macan。

正是这两款SUV,将保时捷从一个相对小众的跑车制造商,变成了一个年销量数十万台的全球性豪华品牌,为其带来了巨额的利润。

可以说,莱特斯比任何人都清楚,如何打造一款既有保时捷品牌精髓,又能被市场广泛接受的“爆款”产品。

之后,他又跳槽到法拉利,并一路做到了首席技术官的高位,这证明了他在顶级跑车技术领域的深厚功力。

而在加入迈凯伦担任首席执行官的经历,则让他对如何运营一个现代化的超跑品牌有了全面的经验。

让他回归,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希望他能凭借对产品和技术的深刻理解,再次创造奇迹,为保时捷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新时代里,找到正确的方向,开发出能再次征服市场,特别是征服中国消费者的全新产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