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汽车“复活”背后的中东资本局:降薪召回员工能否重振高端梦?
2025年5月22日,一度濒临破产的高合汽车以全新姿态重回公众视野。新成立的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不仅标志着这家新势力车企的“复活”,更因黎巴嫩资本的介入引发行业热议——中东资本能否改写高合命运?
一、资本重构:中东资本控股,高合控制权易主
根据工商信息,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由黎巴嫩电动汽车公司EV Electra Ltd.出资1亿美元(持股69.8%),与原母公司华人运通(持股30.2%)共同成立。公司法定代表人为EV Electra创始人Jihad Mohammad,华人运通创始人丁磊已退出管理层。这一股权结构意味着高合汽车的实际控制权已转移至中东资本手中。
EV Electra并非首次涉足汽车产业。该公司曾收购瑞典NEVS的Emily GT项目,并计划在意大利建厂,但因场地纠纷和资金问题屡次受挫。此次入主高合,其官网已直接将高合三款车型列为重点产品,暗示技术整合意图。
二、复工倒计时:降薪召回员工与产能恢复
高合盐城工厂已启动复工环评,计划维持15万年产能不变。为重启生产,高合正召回部分员工,但要求接受降薪20%的条件。此前,华人运通因负债157.81亿元进入破产预重整,员工薪资拖欠、供应链断裂等问题曾引发舆论危机。如今降薪政策虽缓解人力成本压力,却可能影响团队稳定性。
同时,高合开始向未提车的用户退还定金,并尝试恢复售后服务体系。盐城国资此前以共益债形式注资3亿元,保障供应链运转,为新公司复工奠定基础。
三、挑战与隐忧:高端定位之困与资本信任危机
高合汽车的“复活”并非坦途:
- 市场定位矛盾:此前高合因60万-80万元的高端定价导致年销量不足5000辆。尽管EV Electra宣称将延续高端路线,但行业分析认为转向20万-30万元主流市场更符合生存逻辑。
- 资本信任风险:EV Electra自身历史存疑,曾卷入加密货币诈骗和设计盗用争议,其能否持续注资仍是未知数。华人运通认缴出资期限延长至2030年,也暴露资金链脆弱性。
- 竞争压力加剧:蔚来、理想等头部新势力已占据主流市场,高合需在智能化、800V超充等技术上实现差异化突破。
四、行业启示:新能源汽车重组潮的样本
高合的“复活”是中国新能源车企首次通过司法重整引入海外资本的案例。其模式或为其他陷入困境的车企提供参考:
- 资本多元化:中东资本正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如沙特投资蔚来、黎巴嫩资本入局高合,反映石油经济体转型需求。
- 地方国资托底:盐城政府通过共益债、工厂租赁等方式维持产能,体现地方政府对汽车产业链的维稳意图。
高合汽车的“复活”是资本、政策与市场博弈的结果,但其能否真正重生,仍取决于产品力重塑、成本控制及资本持续输血能力。对于消费者和行业而言,这既是新势力淘汰赛的残酷印证,也是全球化资本重构汽车产业的鲜活样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