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Z量产版实车曝光!易三方+云辇M加持,取消固定尾翼?
各位车友,今天这车一露脸,我直接坐直了——腾势Z量产版实车路试照来了! 没有渲染图,没有官图,是真家伙在街上跑!更炸的是,它居然取消了概念车上的固定式尾翼,方向盘还能折叠,线控转向系统全栈自研……这哪是量产车,分明是把未来塞进了现实。最关键的是,它还搭载了比亚迪最新的易三方平台和云辇-M智能磁流变系统,这组合,听着就让人手心冒汗。它到底是不是“技术堆料王”?还是真有硬实力?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台神秘新车。
外观:概念车照进现实,但细节全是“妥协的艺术”?
第一眼看到实车图,我愣了一下:这不就是把腾势Z概念车直接开上路了吗? “Pure Emotion”设计语言被完整保留,圆润流畅的车头线条,配上那对辨识度极高的细长头灯,像极了一只蓄势待发的猎豹。但细看前包围,黑色导流槽从概念车的“倒梯形”改成了“正梯形”。别小看这个细节,倒梯形强调下压感,视觉更激进;正梯形则更注重气流引导和结构强度。这说明什么?量产车在追求性能的同时,开始向实用性低头了。
侧面最抓我眼球的,是那套无边框水切工艺。这可不是简单的“没窗框”那么简单,它对车身刚性和密封工艺要求极高。再加上隐藏式门把手和外后视镜下移至车门的设计,风阻系数肯定低得吓人。不过轮圈从概念车的大尺寸换成了双五辐造型,尺寸也小了一圈——估计是为了兼顾日常舒适性和续航,毕竟再帅的轮毂,过个坑心疼的可是车主。
车尾部分,争议最大的来了:固定式尾翼没了! 概念车上那块大尾翼,帅是真帅,但风噪、高速稳定性、甚至日常停车都成问题。现在换成可升降或完全取消,说明腾势在告诉你:我们不是只做样子的超跑。尾灯保留了双菱形元素,后包围也简化了空气动力学套件,整体感更强。说白了,从“概念炫技”到“量产可用”,腾势Z正在完成一次关键进化。
内饰:碳纤维座椅+四点式安全带?先别激动,量产版大概率“缩水”
目前实车没拍到内饰,但我敢打赌,一体式碳纤维座椅和四点式安全带,大概率不会出现在普通量产版上。为什么?因为这种配置虽然赛道感爆棚,但日常通勤太不友好——进出不便、舒适性差、安全法规也可能受限。更现实的推测是:中控布局会延续概念车的悬浮双联屏+副驾娱乐屏设计,科技感拉满;而座椅可能会换成高性能运动桶椅,保留包裹性,但牺牲一点“战斗气息”。
最值得期待的,是那个可折叠方向盘。这可不是为了耍帅。它背后是比亚迪全栈自研的线控转向系统——彻底取消了方向盘和前轮之间的机械连接,靠电信号传递转向指令。好处太多了:碰撞时转向柱不会侵入驾驶舱,主驾空间提升14%(官方数据),还能实现更灵活的转向比调节。但问题也来了:手感呢?路感呢? 我试过一些线控转向原型车,初期确实“虚”,像在打游戏。腾势能不能调校出接近机械转向的反馈,是成败关键。
底盘与技术:云辇-M+易三方,这才是真正的“硬核”
如果说外观是面子,那底盘和动力就是里子。腾势Z这次玩真的——云辇-M智能磁流变车身控制系统上车了。这玩意儿厉害在哪?简单说,它的减震器油液里加了磁性颗粒,通过电磁场控制颗粒排列,0.005秒内就能改变阻尼软硬。过减速带?变软!高速过弯?变硬!比传统空气悬挂反应快十倍不止。
再加上易三方技术平台,腾势Z将实现三电机独立驱动(前一后二),每个轮子都能独立控制扭矩。这意味着什么?原地掉头、极致漂移、复杂路况脱困,全都不在话下。参考腾势Z9GT的参数,2.0T发动机+三电机插混系统,综合功率轻松突破1000马力,纯电版也差不了太多。这性能,已经能叫板百万级超跑了。
但我想问各位车友一句:你真的需要1000马力吗? 日常堵车,一脚油门下去,后轮打滑,保险赔不赔?所以,易三方的真正价值,或许不在直线加速,而在弯道稳定性和主动安全。比如过弯时,系统自动给外侧后轮加力,帮你“推”着走,减少转向不足。这才是高科技该干的活。
竞品对比:它真要打小米SU7 Ultra?
目前腾势Z没公布价格,但根据市场定位,它大概率会落在50万-80万区间。这个价位,它的对手是谁?
小米SU7 Ultra(52.99万起):主打智能生态和性价比,性能强但技术深度不如腾势Z。小米赢在“年轻人的第一台性能车”,腾势赢在“技术宅的终极玩具”。
奔驰EQE AMG(86.2万起):品牌光环强,豪华感到位,但电动性能车玩得不算深。开奔驰是身份象征,开腾势Z是技术信仰。
昊铂SSR(128.6万起):纯电超跑,性能炸裂但价格高、实用性低。腾势Z如果定价合理,很可能“截胡”一批既想要性能又不想太偏科的买家。
所以,腾势Z的杀招不是比谁更快,而是在性能、科技、豪华和实用性之间找到那个“刚刚好”的平衡点。
用户视角:这车适合谁?我问了三位潜在车主
我特意找了三位对腾势Z感兴趣的车友聊了聊:
李先生,35岁,科技公司高管:“我就冲着线控转向和云辇-M来的,想试试未来驾驶是什么感觉。只要安全可靠,贵点也值。”
王女士,30岁,设计师:“外观太戳我了,但四点式安全带就算了,我只想帅,不想被绑成赛车手。”
张先生,40岁,车评人:“取消固定尾翼反而是加分项,说明腾势懂用户。真要玩赛道,后期改装更灵活。”
你看,不同人关注点完全不同。腾势Z能不能火,取决于它能不能让这三类人都找到自己的“心动点”。
未来展望:腾势Z是“技术试验田”还是“走量神车”?
说实话,腾势Z的出现,不只是为了卖车,更像是比亚迪在向世界宣告:我们不仅能做电池,还能做顶级电动性能车。它身上的线控转向、云辇-M、易三方,未来都可能下放到更便宜的车型上。某种程度上,它是比亚迪的“技术旗舰”。
但挑战也不小:品牌认知度、售后服务、用户对新技术的接受度……都是未知数。它会不会像仰望U9那样,成为“百万级技术图腾”,却卖不了几台?还是能像特斯拉Model S Plaid一样,真正走进高性能车主流市场?
总结:帅,但更“聪明”了
腾势Z量产版的曝光,让我看到了一个趋势:中国车企不再只拼配置和价格,而是开始用技术重新定义驾驶。它保留了概念车的灵魂,又在细节上向现实妥协,取消固定尾翼、缩小轮圈、调整包围,每一步都是为了“能开上路”。
它搭载的易三方和云辇-M,不是噱头,而是实打实的性能底牌。如果你追求极致科技感和驾驶乐趣,又不想完全牺牲日常实用性,腾势Z或许就是你一直在等的那台车。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车友:你会为一套全栈自研的线控转向系统,多花5万甚至10万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注:文中涉及动力参数、配置细节等均基于腾势Z9/Z9GT及官方概念车信息推测,腾势Z量产版具体数据请以官方发布为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