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断崖下跌,新车彻底哑火,用户纷纷逃离

最近这车市里头,要说哪个领域最让人觉得有点凉,那估计就是MPV了。

以前咱们一说起MPV,想到的都是大家庭出游的温馨画面,或者公司接待客户的气派场景。

可现在,感觉这股热乎劲儿好像过去了,买的人少了,讨论的人也少了。

就拿刚过去的十月份来说,数据一出来,确实让人心里咯噔一下,整个MPV市场显得特别冷清,好像大家一下子对这种车不那么感冒了。

销量断崖下跌,新车彻底哑火,用户纷纷逃离-有驾

咱们先看看具体的数字,这样聊起来更实在。

在十月份,全国所有MPV车型里,一个月能卖出去超过一千辆的,总共就十五款车。

这个数字放在整个汽车市场里,真的是有点不够看。

要知道,在隔壁的SUV或者轿车市场,一个月卖个一万辆都不一定能排进前十名,竞争非常激烈。

而MPV这边,排在第一名的东风风行高山,使出了浑身解数,最后销量也只差一百多辆就到一万台,虽然成绩不错,但作为冠军,这个数字还是显得有些单薄。

这就像一个班里学习最好的学生,考试也只考了个及格分,那整个班的平均水平可想而知了。

再来看那些我们熟悉的老面孔。

比如丰田的赛那和格瑞维亚,这两款车刚国产的时候那叫一个火,想买车都得排队,甚至还要加价才能提车,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但是现在呢,虽然它们在销量榜上还排在第二和第三的位置,没掉队,但跟去年同期一比,销量下滑得非常明显,差不多是“腰斩”了。

这其实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是大家越来越理性了。

当初的新鲜感和追捧热潮过去之后,很多人静下心来一想,这车真的值这个价钱吗?

是不是非买它不可?

想明白了,很多人就去选择别的车型了。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别克GL8和广汽传祺M8身上。

GL8可以说是MPV市场的常青树,这么多年一直地位稳固,而M8也是自主品牌里非常成功的代表。

销量断崖下跌,新车彻底哑火,用户纷纷逃离-有驾

但现在,它们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买这些车的主要还是以前的老客户,或者是有商务接待需求的公司。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换车的时候,脑子里可能根本就不会闪过GL8或者M8的影子。

在他们看来,这些车有点太“正经”了,甚至有点“司机车”的感觉,不够个性,不够新潮。

消费者的观念在变,如果产品不能跟着变,那慢慢地就会被市场边缘化。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既然传统的燃油MPV卖得不好,那现在这么火的新能源车,在MPV领域表现怎么样呢?

这确实是个好问题。

从理论上讲,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技术跟MPV这种车型简直是绝配。

MPV经常需要满载家人长途旅行,纯电动车续航里程和充电不方便的问题就成了最大的痛点。

而插电混动车就不一样了,在市区里可以用电,安安静静还省钱;上了高速或者去偏远地方,没电了就用油,完全没有里程焦虑。

这种“既要又要”的特性,对家庭用户来说吸引力太大了。

市场也证明了这一点。

你看岚图梦想家的插混版和新上市的别克GL8插混版,它们的销量就相当不错,都挤进了排行榜的前几名。

这充分说明,厂家找对了方向,插电混动确实是目前解决MPV电动化最靠谱、最让消费者放心的方案。

它解决了用户的核心痛点,自然就会有人愿意买单。

但是,新能源里还有另一个分支——纯电动MPV,它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销量断崖下跌,新车彻底哑火,用户纷纷逃离-有驾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理想MEGA。

这车在发布之前,宣传做得铺天盖地,什么“公路高铁”,科技感直接拉满,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但结果呢?

上市后的销量却让人大跌眼镜,只排在榜单的第十一位,实际每个月也就卖出几百台。

问题出在哪儿呢?

其实就是定位和用户需求没对上。

首先是价格,五十多万的售价,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实在是太贵了。

这个价钱能买到很多非常好的豪华品牌SUV或者轿车,为什么非要买一个纯电MPV呢?

其次是它的外形设计,那个像子弹头一样的造型,虽然很科幻,但确实太前卫了,不符合大多数中国人对一辆家用MPV沉稳、大气的传统审美。

买MPV的人,核心诉求是非常务实的,他们关心的是第三排空间够不够大,老人孩子上下车方不方便,后备箱能不能装下全家的行李。

至于你车里有多少块屏幕,芯片的算力有多强,这些在他们看来都是次要的。

很多新势力车企喜欢用高科技概念去打动用户,但对于MPV的目标客户群体来说,听完这些天花乱坠的介绍,他们可能转身就去隔壁看更实用的车了。

市场的规律就是这么朴实。

谁能真正理解普通老百姓需要什么,谁就能站稳脚跟。

在十几万这个价位,五菱佳辰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这车没什么花里胡哨的功能,但它价格便宜,空间大,结实耐用,完全满足了普通家庭最基本的需求,所以它的销量一直很稳定。

销量断崖下跌,新车彻底哑火,用户纷纷逃离-有驾

这就好比我们平时吃饭,大餐虽然好吃,但不能天天吃,真正离不开的,还是家里那碗简单又舒服的家常饭。

相比之下,那些定位尴尬的车型就很难受了。

比如一些自主品牌想冲击高端,但品牌号召力又不够,价格定得高,配置也没什么突出亮点,像极狐考拉、红旗HQ9的插混版,销量都非常惨淡,一个月全国也卖不了多少台。

经销商也挺无奈,这种车摆在店里可能一个月都没几个人问,还不如多放几台热门的SUV。

再往销量榜的后面看,情况就更不乐观了,基本上就是“等待退市”的状态。

排名四十往后的车型,有一大半每个月连两百台都卖不出去。

有些车,比如荣威iMAX8、瑞风RF8,当初上市的时候大家还挺看好的,觉得能成为市场上的黑马,结果现在一个月就卖个几十台,跟停产也差不多了。

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合创V09,一个月只卖了7台;还有大众的途安L,一个月只卖了1台。

这个数字已经不是卖得动卖不动的问题了,这说明市场上几乎已经没有人再关注这些车了。

总的来说,MPV市场之所以会从一个热门领域变得这么冷清,原因很复杂。

一方面,是很多产品本身的设计思路出了问题,没有真正抓住用户的核心需求。

用户想要的是一个各方面都均衡、没有明显短板的“水桶车”,结果厂家推出的要么是价格太高、不切实际的“概念车”,要么就是技术老旧、油耗吓人的“老古董”。

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选择也变多了。

以前觉得家里人多就必须买MPV,现在发现,很多六座或者七座的SUV也能满足需求,而且SUV底盘更高,通过性更好,开出去也更符合当下的潮流。

对于一些小企业主来说,需要接待客户的话,现在用更灵活的网约车服务也比自己养一台MPV成本更低。

就这样,MPV的独特性和必要性正在慢慢减弱。

它不再是很多家庭购车的首选,而是逐渐回归到一个更纯粹的“工具车”角色,只为那些有特定刚性需求的人群服务。

未来MPV市场想要重新火起来,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有车企能真正沉下心来,倾听市场的声音,造出一款真正懂中国家庭、性价比超高的产品。

不然,这股市场的寒意,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