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4亿净利润,军工巨头逆袭,利润率碾压特斯拉

最近有条新闻让不少人觉得挺纳闷的,说的是日本的丰田汽车,一年下来净利润居然达到了惊人的2364亿人民币,利润率超过了10%,连现在风头正劲的特斯拉都比下去了。

这事儿就有点意思了,因为在咱们国内,大家天天看到的是比亚迪、小米、蔚来这些新能源车企攻城略地,各种新技术、新车型层出不穷,价格战打得是热火朝天。

在这样的背景下,丰田给人的感觉好像有点跟不上节奏,甚至有些车型还在降价促销,怎么一转眼,它就成了全世界最会赚钱的车企了呢?

2364亿净利润,军工巨头逆袭,利润率碾压特斯拉-有驾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我们没看明白的门道?

首先,咱们得把一个事儿想明白,那就是咱们中国的汽车市场,不等于全世界的汽车市场。

咱们国家现在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特区”和“高地”,无论是技术更新的速度,还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都是独一档的存在。

消费者对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些新玩意儿的接受度非常高。

但这只是全球汽车版图里,最前沿、最“卷”的一块。

放眼望去,在北美、在欧洲、在东南亚、在中东,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地方,老百姓买车的主流选择,依然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

丰田这份亮眼的财报,靠的就是这个巨大的全球基本盘。

咱们来看数据,在过去一个财年里,丰田在全球卖掉了一千多万辆车。

一千多万辆是什么概念?

就是全世界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刷卡提走一辆丰田或者雷克萨斯。

2364亿净利润,军工巨头逆袭,利润率碾压特斯拉-有驾

而更关键的是它那超过10%的利润率。

在汽车制造业,这绝对算得上是“学霸”级别的成绩了。

要知道,造车是个重资产、长周期的行业,能有个5%的净利润率,企业就能过得挺滋润了。

像德国的大众集团,家大业大,利润率也常常是在这个区间徘徊。

所以,丰田能在卖出一千多万辆车的同时,还保持这么高的赚钱效率,说明它在全球范围内,有着极其恐怖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品牌价值。

咱们在中国市场感受到的压力,对它来说是挑战,但远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它在全球其他地方赚得盆满钵满,足以支撑它从容地应对变化。

那么,丰田究竟是靠什么抓住了全球大多数消费者的心呢?

咱们就拿它旗下的一员老将——凯美瑞来聊聊。

在国内,很多人可能觉得凯美瑞这款车有点“中庸”,动力不算猛,车机也不够炫酷。

但恰恰是这款看起来有点“无聊”的车,完美地体现了丰田的造车哲学。

这个哲学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不追求在某一个方面做到一百二十分的惊艳,而是力求在所有和日常使用息息相关的方面,都做到八九十分的均衡和可靠。

2364亿净利润,军工巨头逆袭,利润率碾压特斯拉-有驾

比如动力,最新款的凯美瑞用的是一台2.0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

你要是拿它跟现在流行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比,零百加速肯定不占优势,踩下油门那一瞬间的推背感也没那么强烈。

但丰田的工程师想的是,买凯美瑞的这群人,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可能不是每天在红绿灯路口跟人拼起步,而是希望车子开起来平顺、省心,十年八年都别出什么大毛病。

于是,这台发动机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动力输出非常丝滑,不会有涡轮介入时的那种突兀感,开起来特别舒服。

更重要的是,它的技术成熟可靠,不容易积碳,后期保养维修的费用也低。

再加上它那不到6升的百公里油耗,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这日积月累省下来的可都是实实在在的钱。

再看看底盘这些看不见的地方。

凯美瑞用上了在这个价位里算是比较“奢侈”的双叉臂后悬挂,这种结构成本高,但好处是能让车子在过弯的时候更稳,走一些坑洼路面的时候也更舒服,能给你一种很扎实、很高级的感觉。

这些东西,配置表上可能只是冷冰冰的一行字,但只要你开上路,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它带来的价值。

所以说,凯美瑞的成功,不是靠参数的堆砌,而是靠这种深入骨髓的实用主义。

2364亿净利润,军工巨头逆袭,利润率碾压特斯拉-有驾

它就像一个话不多但特别靠谱的朋友,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

这种长久的信赖感,才是它风靡全球的真正秘诀。

当然,面对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丰田这头“大象”也不是真的反应迟钝。

它的策略看起来“慢”,但其实非常稳健,可以说是两条腿走路,一步都不落下。

第一条腿,就是把它已经玩得炉火纯青的混合动力技术,发扬光大。

比如另一款全球热销车RAV4,新款就主打油电混动和插电混动。

丰田很清楚,在充电桩还没完全普及、很多人还有里程焦虑的当下,混动车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解决方案。

它既能显著降低油耗,又完全没有充电的烦恼,完美地解决了用户的痛点。

而且,丰田也在努力给这些车装上“智能”的大脑,比如开始搭载能在线升级的智能车机系统。

这说明它在努力追赶,试图在传统燃油车的架构上,嫁接更多智能化的功能。

第二条腿,就显得更有远见了,那就是布局氢燃料电池。

2364亿净利润,军工巨头逆袭,利润率碾压特斯拉-有驾

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纯电动车上时,丰田却悄悄地在氢能这个赛道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甚至已经开始和咱们中国的企业合作,准备在国内建厂生产氢燃料电池系统。

这步棋下得非常长远。

因为从长远来看,纯电动未必是所有场景下的终极答案。

比如在重型卡车、长途大巴这些领域,氢燃料能量密度高、补充速度快的优势就非常明显。

丰田这么做,等于是在为未来多上了一道保险。

它用混动技术守住今天的市场,用纯电动技术跟上当下的潮流,再用氢能技术去赌一个更遥远的未来。

这种多路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战略,让它在面对不确定的技术变革时,拥有了极强的抗风险能力。

总而言之,丰田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一两项炫酷的“黑科技”,而是一种深刻的造车智慧和全球化的战略眼光。

它懂得如何在全球不同的市场里,为最广大的用户群体,提供最可靠、最省心、最经济的产品。

当然,在中国这个日新月异的市场,丰田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我们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无论在技术创新还是市场反应上,都给这些传统巨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丰田这种“慢即是快”的哲学,能否适应“中国速度”的考验,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但无论如何,它在全球市场取得的成就,以及它那种稳扎稳打、着眼长远的经营之道,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学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