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二手车市场出了个狠角色,一台当年办齐了要二十多万的22款福特蒙迪欧,现在只要十一万多。
这消息一出来,我脑子里就一句话:福特这是不装了,摊牌了,它不是来卖车的,它是来给日系三杰上坟的。
这已经不是掀桌子了,这是直接扛着煤气罐冲进了别人的后厨,高喊一声“都别吃了,今天我请客,请大家吃蘑菇云”。
这台蒙迪欧是什么?2022款,2.0T,2945mm的轴距,顶配。
这些数据放两年前,是正儿八经的B级车标杆,是年轻人梦中情车,是中年男人躲在车里抽烟时都能咧嘴笑出来的资本。
但现在,它只值十一万。
为什么?因为时代变了,大人。
现在这个市场,已经不是你产品力好就能活下去的年代了。这是一个修仙的世界,所有人都想渡劫飞升,但雷劈下来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只会变成一道焦炭。
福特就属于那种修炼了邪门功法,决定在渡劫前先把所有同道都拉下水垫背的狠人。
“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这就是福特现在的核心思想。
你看这个蒙迪欧,2.0T的发动机,376牛米的扭矩,官方油耗7.3L。
讲真,这个官方油耗看看就行了,你真开起来,尤其是在市区,它能让你深刻理解什么叫“钞能力”,就是你的钞票有能力瞬间消失。
我作为一个开过老福克斯的中年人,对福特的油耗是有心理准备的,但蒙迪欧还是能给我一点小小的震撼。
它的逻辑很简单,动力给你拉满,让你体验什么叫红绿灯起步时的“雷电法王”,但代价就是,你得和加油站的员工混成熟人。
这就很魔幻,它在用一种近乎自爆的方式,去攻击那些以省油为核心卖点的日系车。
你不是省油吗?行,我动力比你强一倍。
你不是保值吗?行,我新车直接骨折价,二手车更是白菜价,让你根本没有保值的空间。
这就叫掀桌子式竞争法则,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都没得吃,一起饿死,公平。
再看它那个内饰,一个字,大。
那个贯穿式的大连屏,第一次看的时候,三体人看了都得愣一下,然后连夜修改“不要回答”的警告。
这块屏幕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它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我不管你用不用得上,但我必须得有,而且要大,要特别大”。
这是典型的民粹解构,福特看透了,消费者根本不懂什么叫车机生态,什么叫芯片算力,他们只认尺寸。
尺寸,就是正义。
就像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于激光雷达和算法,而在于中国马路上的老头乐。
只要老头乐们还在横冲直撞,你所有的智能驾驶系统,本质上都是个摆设。
因为技术参数的上限,永远摸不到现实下限的混乱。
蒙迪欧这个大屏也是同理,它解构了所谓的“智能座舱”,用最原始、最粗暴的“大”,来满足用户最直接的虚荣心。
你坐进这车里,手一挥,“你看我这屏,比你家电视都大”,面子瞬间就有了。至于里面跑的什么系统,卡不卡,重要吗?
不重要。
能过,就是能过。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福特比作一个不计后果的莽夫,可能对莽夫有点不公平。
它其实很清醒,清醒地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品牌玄学的光环。
你看奔驰,一个车标值十五万,这是信仰,是玄学。
你看特斯拉,车主们能为了维护它,跟全世界为敌,这也是信仰,是宗教。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福特呢?福特没有这个待遇。
“百年福特,毁于长安”这句烂梗背后,是品牌光环的彻底消散。
所以它只能用最实在的东西去换市场。
发动机加大加大再加大,屏幕加大加大再加大,价格打折打折再打折。
它把一辆B级车,硬生生卖出了A级车的价格,这就是它的生存之道。
它在用自己的血,去染红这片黑暗森林。
所以,这台十一万的二手蒙迪欧,到底值不值得买?
这问题本身就有点蠢。
如果你是一个绝对的理性主义者,追求保值率,追求油耗,追求后期维保成本,那你看到“福特”两个字就应该直接划走了。这玩意儿就是一坨移动的钢铁折旧品,别想太多。
但如果你就想要一辆空间巨大、动力狂暴、外观唬人,而且价格便宜到不可思议的车,让你在去菜市场的路上也能偶尔体验一下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
那这台蒙迪欧,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前任的嫁妆”,现在只需要十一万多就能风风光光地接盘。
它不完美,浑身都是缺点,就像一个性格暴躁但身材火辣的美女,你知道跟她在一起会很累,会吵架,会花很多钱,但你看着她,就是忍不住。
会买这台车的人,就是喜欢福特本身,就是享受那种“你们都去买双擎和纯电吧,老子就要听发动机咆哮”的叛逆。
这是一种态度。
所以,别问值不值。
问问你自己,是想当一个精打细算的正常人,还是想当一个开着油老虎、嘴角上扬的疯子。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状态最没意思。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