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总部的电话恐怕都快被打爆了,语气里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焦急。这才没过两天,欧洲那些制造业巨头,特别是汽车制造商们,就感觉脖子被人死死掐住了。
这一切都源于荷兰人自以为是的妙计。他们大概以为,有美国在背后撑腰,吞下一个小小的安世半导体,简直是探囊取物。仗着所谓的50%穿透性规则,荷兰那边二话不说就把安世半导体的中国籍CEO给停了职,换上了自己人,一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姿态。
可谁能想到,就在10月30日釜山那场将近100分钟的会谈里,美国人转头就把梯子给抽了。美方同意暂停实施那个规则一年,这一下,荷兰人瞬间就从老虎背上摔了下来,尴尬地悬在半空中。没了法律依据,他们之前那套强硬的说辞,现在听起来就像个笑话。
中国这边的反应,快得让人喘不过气。
就在中美会晤的当天,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闻泰科技直接发出一份公告,措辞强硬,要求荷兰恢复完整控制权和所有权。内容很具体:让创始人官复原职,把闹事的外籍高管踢出去,公司管理权必须还回来。
更狠的招还在后头。商务部紧跟着就禁止安世在中国的子公司出口某些关键的元器件。这一下,算是真正打在了七寸上。安世半导体70%的产能可都在东莞的工厂里,而这些芯片,恰恰是全球汽车厂商离不开的命脉。东莞那边甚至直接发了个独立宣言,要重组供应链,不再听荷兰那边的指挥。
这下好了,荷兰在法律文件上还拥有着安世,实际上却已经控制不了最核心的生产线了。
你可能没怎么听过安世半导体,但它在汽车芯片领域,是个不折不扣的隐形巨人。统计数据摆在那儿,欧洲86%的制造业龙头企业,还有将近一半的汽车制造商,都得靠安世的芯片过活。
禁令一出,全球汽车供应链立刻就感受到了寒意。日产、奔驰、通用、大众,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一夜之间都面临着生产线停摆的风险。有业内人士估算,要是这问题拖下去,两周之内,很多工厂就得熄火。
找替代品?说的轻巧。汽车芯片的认证周期长得吓人,标准又严苛,根本不是菜市场买白菜,说换就换。这也是为什么欧盟急得跳脚,不得不放下身段,回头找中国商量的原因。据估计,单单德国一个国家,就可能因为这事儿损失掉几十亿欧元。
所以才有了开头那一幕,欧盟开视频会议,话里话外都希望中方能临时放行一些芯片,先解了燃眉之急。
但中国的态度也很明确,这事儿的根源在荷兰,解铃还须系铃人。想让芯片流动起来,那就得让闻泰科技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让那位被无理停职的CEO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现在,皮球又被踢回了荷兰脚下。时间每过去一天,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损失就多一分,压在荷兰身上的国际压力就重一分。他们当初高估了自己的手腕,也低估了中国的决心,如今真是骑虎难下。如果妥协,面子上挂不住,以后在半导体领域的话语权也会被削弱;可要是硬撑下去,恐怕整个欧洲的汽车厂商都不会答应。
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商业纠纷了,而是一场围绕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控制权的精准博弈。中国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单方面的霸道行为,最后都可能烧到自己身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