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铝合金已经稳坐电池托盘“一哥”的位置,没想到,最近几场车圈“材料战”又整出了新剧情——复合材料托盘正在悄悄抢走主角光环。
比亚迪、理想、极氪、小鹏等车企纷纷布局复合材料电池托盘,上下游企业像中材科技、宁波华翔、康得新、赛轮轮胎、恒劲科技等也开始抢滩登陆,甚至连主打铝托盘的大厂也在“左右横跳”,悄悄搞起碳纤维混合方案。
一句话总结:底盘最硬的地方,正在发生最软的“技术内卷”。
1.电池托盘为何成了新战场?轻、强、隔热一个都不能少!
随着新能源汽车续航越来越高、电池越来越大、电池包越来越重,电池托盘作为整车底部承载、安全、隔热、结构刚性的关键部件,正成为轻量化+强度+热稳定性三重指标下的“技术挑战”。
传统铝托盘虽然强,但——
重:100kg以上不是梦
成本不低:特别是多腔结构复杂时
导热性强:电池热扩散风险高
而复合材料的优势正在凸显:
更轻:减重30%-50%,甚至更多
耐腐蚀、热惰性强、可定制形状
兼容结构+热管理+屏蔽一体化设计
2.热点大盘点:谁在悄悄“押注”复合托盘?
【极氪】
极氪009在高端平台中首次引入SMC复合材料+铝框架混合结构托盘,减重约40%,同时具备优异的阻燃与隔热性能。
【比亚迪】
旗下高端车型仰望U8传出采用碳纤维+铝蜂窝板结构托盘,提升结构刚性并减重,满足其“易四方”四电机系统的极限工况需求。
【理想】
与国内复材供应商联合开发一体成型SMC托盘底板,结构集成电缆走线、液冷通道、热绝缘层,形成“功能集成复合底”。
【中材科技】
发布面向800V平台的高强度低成本玻纤托盘材料体系,主打中型车、MPV市场。
【康得新、恒劲科技】
分别推出碳纤维复材托盘模组与碳纤维/PA6复材混合工艺,兼顾机械强度与结构复杂性需求。
3.技术核心点:复合材料托盘的“黑科技”在哪里?
材料体系:从SMC到CFRP全面开花
SMC(片状模塑料):性价比高,适合大规模应用
CFRP(碳纤维增强复材):超轻超强,但贵,主攻高端车型
GF/PA(玻纤增强尼龙):刚度好,温度稳定性强
一体化设计趋势明显
电池包托盘与冷却板、防护层、密封圈集成成型
减少结构件数量,提升整包可靠性与气密性
热管理属性被重点开发
复材天然热导率低,隔热性能强
可附加相变材料、陶瓷阻燃层提升安全等级
支持“热失控抑制舱”设计,适配三元高能电池
4.挑战依然不少,量产之路才刚开始,当然,复合材料托盘也不是“无敌”:
制造周期长:高压模压、加热冷却步骤多
成本高:原材料+模具寿命短
回收困难:热固性材料回收路径尚不成熟
不过,随着碳纤维价格下降、SMC技术标准化,再加上各国对整车碳排放的压力,复合材料托盘正在悄悄走出实验室,进入“批量上车”的前夜。
复合材料托盘的崛起,是车圈轻量化技术路线的“大反转”。这不是一场“材质”之争,而是:谁能在轻量、安全、集成、热控之间找到最优解,谁就能占领下一代电池结构平台的制高点。
铝托盘或许不会被彻底淘汰,但复合材料托盘的“搅局者”身份,已经坐实。
AEE2025中国汽车底盘生态链展览会将于10月22-24日在苏州举办,汇聚来自全球的300+领先企业,全面展示涵盖底盘设计开发、智能底盘、EMB线控制动、线控转向、智能悬架、底盘轻量化、底盘电动化、材料与工艺、装配与测试、动力与驱动、电池与托盘等最新技术与解决方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