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奔驰和麦当劳的联动好low啊?

说实话,前几天刷到奔驰和麦当劳的联动海报时,我这个常年泡在豪华车圈的博主,第一反应是揉了揉眼睛 —— 确认没看错,就是那个主打 “尊贵、精致” 的奔驰,和咱们楼下常吃的麦当劳凑在了一块儿,车标印在汉堡盒上,还搞了个 “开奔驰领巨无霸套餐” 的活动。

当时我就想问: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看着这俩的组合,总觉得像穿了定制西装配塑料拖鞋?不是说麦当劳不好,毕竟谁没在赶时间的时候啃过巨无霸;但奔驰啊,那可是在车展上能靠一盏车灯、一块内饰面板就能撑起 “豪华感” 的品牌,怎么一跟快餐联动,就把 “格调” 给联动没了?

为什么感觉奔驰和麦当劳的联动好low啊?-有驾

先掰扯清楚:不是 “快餐 low”,是 “调性不搭”

首先得说句公道话:麦当劳不 low。作为全球快餐巨头,它的优势是 “便捷、平价、大众化”,能让学生、上班族、带娃家长随时找到一口热饭,甚至还能靠 “麦乐鸡玩具” 玩出情怀梗,是妥妥的 “国民级休闲品牌”。

但问题出在奔驰的定位上。咱们回忆下奔驰的标签:豪华汽车品牌里的 “老大哥”,从 S 级的商务气场,到 AMG 的性能激情,再到 EQC 的科技质感,它的核心用户群,要么是追求身份象征的中高收入群体,要么是看重 “品质生活” 的车迷 —— 买奔驰的人,选的不只是一辆代步工具,更是一种 “我值得更好” 的生活方式:可能是周末开去山间民宿的悠闲,可能是商务接待时的体面,也可能是对 “精密工艺” 的认可。

你想啊,当这种 “追求精致” 的品牌,突然和 “主打便捷” 的快餐绑在一起,矛盾感就来了:

为什么感觉奔驰和麦当劳的联动好low啊?-有驾

开着几十万的奔驰,绕到麦当劳 drive-thru 窗口领一份套餐,车窗降下的瞬间,服务员递过来的汉堡盒上印着奔驰标 —— 这场景,不像是 “豪华车车主的专属福利”,反而像 “为了凑活动硬来的尴尬”;更别说线下门店里,奔驰的立牌旁边摆着薯条桶,车标和 “第二份半价” 的海报贴在一起,原本该有的 “距离感” 和 “高级感”,一下就被汉堡的香气冲没了。

这不是 “快餐拉低了奔驰”,而是两者的核心调性完全不在一个频道:奔驰要的是 “往上走” 的尊贵感,麦当劳要的是 “往下沉” 的亲和力,硬凑在一起,就像让钢琴家去弹广场舞神曲 —— 不是曲子不好听,是 “人不对,场不对”。

为什么感觉奔驰和麦当劳的联动好low啊?-有驾

再看奔驰过往:以前的联动,至少 “不掉价”

作为资深车迷,我翻了翻奔驰近几年的联动案例,发现它其实挺懂 “怎么保住豪华感” 的。

比如之前和万国表的合作:AMG 车型搭万国表,表盘上印着 AMG 的 Logo,表针的设计呼应汽车仪表盘,既突出了奔驰的 “性能基因”,又借了万国表的 “精密奢华”,两边粉丝都买账,甚至有人说 “买表送车(周边)”;

还有和高端民宿品牌的联动:在莫干山、大理这种风景好的地方搞 “奔驰试驾 + 民宿体验”,车主开着车穿梭在山路里,晚上住的是带私汤的小院,喝的是手冲咖啡 —— 这才是奔驰该有的 “生活方式联动”,把 “开车” 和 “精致体验” 绑在一起,强化了 “豪华车 = 品质生活” 的认知。

为什么感觉奔驰和麦当劳的联动好low啊?-有驾

哪怕是偶尔 “接地气”,比如和潮流品牌合作推出车载香氛、脚垫,也会选那种 “小众但有设计感” 的牌子,不会让人觉得 “掉价”。

可这次和麦当劳的联动呢?除了 “车标 + 汉堡盒” 的简单贴标,几乎没看到任何 “结合点”—— 既没把奔驰的设计、科技融入进去(比如搞个 “奔驰主题包装”,哪怕印个车灯线条也好啊),也没考虑车主的真实需求(谁开奔驰缺那一份巨无霸?),更像是为了 “凑个热点、刷个存在感”,随便找了个流量高的品牌搭伙。

结果就是:奔驰的老用户觉得 “掉价”,觉得自己选的品牌怎么突然 “接地气” 到这个程度;麦当劳的用户觉得 “不搭边”,觉得 “奔驰离我太远,这活动跟我没关系”—— 两边都没讨好,反而让中间的路人觉得 “这联动好怪”。

为什么感觉奔驰和麦当劳的联动好low啊?-有驾

豪华品牌的 “死穴”:联动不能丢 “身份认同”

其实说到底,为什么大家觉得 “奔驰 X 麦当劳” low?核心是豪华品牌的 “身份认同” 被打破了

咱们买豪华车,本质上是买一种 “身份标签”。就像有人买 LV 不是缺个包,是买 “精致生活的象征”;有人买奔驰不是缺个代步工具,是买 “我在某个领域获得了认可” 的成就感。这种 “身份认同”,是豪华品牌花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攒下来的 —— 从广告里的场景,到门店的服务,再到每一次联动,都是在强化这个 “标签”。

为什么感觉奔驰和麦当劳的联动好low啊?-有驾

可这次联动,恰恰把这个 “标签” 给弱化了。当奔驰的车标和 “第二份半价”“买套餐送玩具” 放在一起,原本的 “尊贵感” 就变成了 “烟火气”—— 不是说烟火气不好,但豪华品牌要的不是 “烟火气”,是 “距离感”,是 “我和普通品牌不一样” 的差异感。

就像你不会看到爱马仕和路边摊联动卖丝巾,不会看到保时捷和便利店联动送关东煮 —— 不是这些品牌 “看不起” 大众品牌,而是它们知道:自己的用户,买的就是 “这份不一样”。一旦打破这种 “不一样”,用户的 “身份认同” 就没了,品牌的 “豪华感” 也就跟着没了。

最后说句实在话:联动不是 “凑热闹”,得 “门当户对”

作为一个汽车博主,我其实能理解品牌想 “破圈” 的心思 —— 豪华品牌也想吸引更多年轻用户,也想搞点新鲜事。但 “破圈” 不代表 “无底线下沉”,联动也不是 “随便拉个热门品牌就搭伙”。

好的联动,应该是 “1+1>2”:比如宝马和星巴克合作 “充电桩 + 咖啡”,既解决了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又借星巴克的 “第三空间” 强化了 “舒适出行” 的定位;比如特斯拉和 SolarCity 联动 “太阳能 + 电动车”,突出了 “科技环保” 的标签 —— 这些联动,都是 “调性搭、需求配”,既没丢自己的品牌感,又能让用户觉得 “有用、有品”。

为什么感觉奔驰和麦当劳的联动好low啊?-有驾

而奔驰这次和麦当劳的联动,更像是 “为了联动而联动”,只看到了麦当劳的 “流量”,却忘了自己的 “根”。毕竟,没人会因为领了一份巨无霸就买奔驰,反而可能让原本想买奔驰的人,因为 “这品牌怎么和麦当劳搭伙” 而犹豫 —— 短期流量换长期品牌价值损耗,这笔账,真的划算吗?

或许奔驰下次联动前,可以先想清楚:我是谁?我的用户想要什么?我想传递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毕竟,豪华品牌的 “格调”,不是靠一次快餐联动就能拉回来的,但掉下去,可能只需要一张海报。

你们觉得呢?是我太较真,还是这联动真的 “不搭”?评论区聊聊~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