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表现异常,吓了市场一大跳!

赛力斯一上港股,市场跟着被吓了一跳,热闹之外藏着隐忧;下面把这桩事的来龙去脉按时间说清楚,让人能看明白发生了啥,然后自己判断去吧。

2025年11月5日,赛力斯在港交所挂牌,募集净额140.16亿港元,这成绩把它变成当下最大的一单中国车企IPO,瞧着挺厉害;不过开盘就跌,盘中一度超过10%后在收盘前二十分钟被拉回,收盘价与发行价持平,第二天再跌破发行价,这事儿立刻把市场的疑虑放大了;

赛力斯表现异常,吓了市场一大跳!-有驾

赛力斯的前身是重庆小康,十几年前主要做微型面包车和便宜SUV,日子平淡无奇,到了2016年6月上市之后也没多惊人,股价一度低迷;2016到2021年间,企业慢慢找路,直到2021年与华为跨界合作,推出“问界”品牌,才开始有了转机;

合作最初并非马上走红,反而把公司拖进亏损漩涡,2020到2023年累计亏损近100亿元,2022年公司把名字改成赛力斯,这也算是一次换壳式的自我期许;2024年,问界M7突然爆火,赛力斯日均营收冲到4亿元,日均净利约1600万元,顺势成为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这事儿把公司在资本市场的眼光放大了;

到了2025年9月30日,赛力斯A股股价跑到174.35元,市值飙到约3000亿元,短短几年营收从341亿涨到1452亿,增长超过四倍,这成绩单让外界觉得它成了黑马;但好景不长,上市首日的波动和后续下跌提醒大家,这东西可能并没那么简单;

赛力斯表现异常,吓了市场一大跳!-有驾

赛力斯在技术和供应上,大量仰赖华为,尤其ADAS中央超算平台、芯片和智能算法这些核心件,华为是主供方,赛力斯内部更像是把自己定位成“执行者”和工程化落地者,他们把任务放在对接华为与供应链,保证技术能稳定量产,这样的分工在招股书里也被公司明白写出来,若双方关系变动,后果不会小;

从账面看,2022到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从华为采购的智能零部件金额飙升,分别是58亿、72亿、420亿和200亿元,广告、体验店和服务费用也从2022年的40.36亿元增至2024年的181.11亿元,2025年上半年又是84.31亿元,这些钱都飞向了渠道和品牌曝光上;

赛力斯表现异常,吓了市场一大跳!-有驾

销量层面,赛力斯前三季度营收1105.34亿元,同比增长3.67%,净利润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净利率从2024年底的3.27%升到5.10%,数据看着有亮点,问题在于销量下滑7.79%,在新能源汽车整体大涨34%的背景下,这个反差很扎眼;

问界是销量主力,现有M5、M7、M8、M9四款SUV车型,M5表现最平稳但并不爆发,过去九个月月均只有三千多台,M7去年曾破万,今年上半年走弱,改款后才回升到六千左右,M8和M9在今年新推出后承担了大部分销量压力,这也说明产品节奏对赛力斯很关键;

赛力斯表现异常,吓了市场一大跳!-有驾

除问界外,赛力斯还在卖DFSK、风光、蓝电和商用车瑞驰,DFSK和风光从2022到2024年销量显著下滑,蓝电虽有提升但基数有限,整体看公司在多品牌之间的表现并不均衡;单车净利能做到1.56万元,确实比一些传统大厂更有利润,但这是在高端和中高端市场里争生意的结果;

高端市场容量有限,30万以上的车型逐步拥挤,尤其是40万以上的细分市场只在近年才放量,未来纯电趋势和充电网络普及可能改变游戏规则,赛力斯目前大量押注增程技术,一旦市场偏好转向纯电,风险不可忽视;

赛力斯表现异常,吓了市场一大跳!-有驾

为了减轻对华为的依赖,赛力斯在招股书和公开场合把两个方向提出来,一是海外扩张,把M5、M7、M9推向欧洲,并把车标由AITO改为SERES;二是进军机器人和具身智能领域,旗下的凤凰技术与高校和火山引擎等公司签约,试图打造自己的智能化底座,这些动作从2024到2025年陆续展开;

赛力斯还在印度尼西亚设基地,主要产非问界燃油车与混合动力SUV,设计年产能约2万台,目的是提升本地化供应与营销覆盖,海外收入在2022到2025年上半年分别是39.22亿、49.76亿、42.11亿和14.22亿元,这块生意还在成长中;

赛力斯表现异常,吓了市场一大跳!-有驾

内部管理上,赛力斯学习华为的IPD流程,导入产品“铁三角”和成本“铁三角”,推动数字化办公和实时看板,2022到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分别为13亿、17亿、56亿和29亿元,研发人员上半年已达8005人,约占员工总数四成,公司计划把港股募资70%投向研发,这些都是为了把“做工程化”的能力变成能独立输出的实力;

公司高层在上市当天表示不担心华为与其他车企的继续合作,赛力斯还计划拿出18亿美元用于海外扩张,并涉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赛道,目标是把自己塑造成更具国际理解度的企业,这愿景从2025年起逐步落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