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8连续四个月霸榜,单月18796台:增程车卖27.7万,纯电拼命降价,这笔账怎么算

问界M8连续四个月霸榜,单月18796台:增程车卖27.7万,纯电拼命降价,这笔账怎么算

朋友圈里有个哥们儿,去年买了辆纯电SUV,今年又换成了问界M8。我问他为啥折腾,他说了句挺实在的话:“纯电车省钱,但省的是用车的钱,增程车贵,但买的是不操心。”后来才知道,他们小区地下车库没充电桩,每次充电要么去商场排队,要么开到五公里外的快充站。周末想带娃去趟郊区,出发前得先研究充电点位,玩得都不痛快。

这大概就是增程车今年突然火起来的原因。数据不会骗人,问界M8九月份一个月就卖了18796台,这已经是它第四次拿月度销冠了。整个增程车市场,平均成交价能到27万7,反观纯电那边,价格战打得一茬接一茬。

问界M8连续四个月霸榜,单月18796台:增程车卖27.7万,纯电拼命降价,这笔账怎么算-有驾

说起来,增程这东西技术上没啥新鲜的。就是车里装块够用的电池,再带个小排量发动机做备胎。城里开用电,长途跑烧油,听着像是两头占便宜。但真要买的人,心里那本账可精着呢。

我见过的问界M8车主,基本都有个共同点——家里有固定车位,装了充电桩。他们平时上下班通勤,一个礼拜充一次电就够了,一度电几毛钱,比坐地铁还便宜。到了节假日要跑长途,油箱加满,一千多公里的续航装在心里,高速上看着那些纯电车在服务区排队充电,心里多少有点优越感。

这车的53度电池版本,官方说纯电能跑310公里,实际使用打个八折也有两百四五。对住在城里的人来说,基本能覆盖一周的活动半径。省下来的油钱,一年怎么也有小几千块。

问界M8连续四个月霸榜,单月18796台:增程车卖27.7万,纯电拼命降价,这笔账怎么算-有驾

但要说增程车就完美无缺,那也不现实。

最大的坑还是那台1.5L的增程器。虽然厂家宣传保养得当能用十来年,但实际情况谁也说不准。有人开了三四年一点事没有,也有人不到两年就开始出毛病。这东西跟使用习惯关系挺大,电量剩个三四成就让它介入,比等到彻底没电才启动,对机器损耗要小很多。还有就是该换的机油、滤芯不能省,这些老规矩在增程车上一样管用。

问界M8能卖到这个价位,配置上确实舍得堆料。双腔空气悬挂这种东西,以前只在七八十万的豪华车上才能见到,现在三四十万就能买到。过减速带的时候那种厚重感,高速过弯时候的稳定性,开过的人应该能体会到差别。车里还有个零下五十度到正五十度可调的冰箱,带孩子出门的时候装点饮料零食,这种细节用上了才知道方便。

华为的鸿蒙系统也算个加分项。手机和车机之间切换导航、接打电话,那种流畅度确实做得不错。虽然说不上独一份,但整体体验在这个价位里算拿得出手的。

问界M8连续四个月霸榜,单月18796台:增程车卖27.7万,纯电拼命降价,这笔账怎么算-有驾

只是这两年新能源这块儿变化太快了。现在有些增程车已经能做到纯电续航四百多公里,快充技术也在突飞猛进。你今天觉得买对了,没准过个一年半载就觉得买早了。技术迭代的速度,真让人有点跟不上。

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增程车和纯电车,到底该选哪个?

这事儿得看你的用车环境。家里有桩、平时城里开得多、偶尔跑长途,增程车大概率是省心的选择。住老小区没固定车位,或者纯粹就是市区代步,那纯电车可能更实在。至于增程到底是过渡技术还是长期方案,谁也说不好。

问界M8连续四个月霸榜,单月18796台:增程车卖27.7万,纯电拼命降价,这笔账怎么算-有驾

我那个朋友现在开得挺满意,上周末还开着M8去了趟坝上草原,回来跟我说一路上没为充电操过心。他这么一说,我倒是有点动心了。不过转念一想,我们小区地下车库装充电桩要排队,这事儿还得往后放放。

买车这事儿,合适的时机碰上合适的需求,大概就是对的选择。至于别人怎么说,听听就算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