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要是在汽车圈里搞个“劳模奖”,日产轩逸要说自己第二,估计没谁敢站出来抢第一。
这车简直就是中国家庭轿车市场里的一个活化石,一个销量神话,一个你闭着眼买都不会出错,但也绝对燃不起半点激情的“移动沙发”。
可就在最近,工信部那份新车名单里,我瞅见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新款轩逸。
东风日产手脚也快,官图立马就放出来了。
我当时就一口水差点喷屏幕上,这……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沉稳持重、人畜无害的轩逸吗?
这前脸,又是“獠牙”又是大中网,活脱脱一副刚从健身房练完胸肌,顺道去隔壁标致家借了身行头的精神小伙模样。
你瞅瞅那L型大灯,还带两条往下撇的灯带,整个一“不好惹”的表情包。
这设计语言,说得好听点是年轻化、运动化,说得糙一点,不就是看着隔壁桌的自主品牌一个个都靠颜值掀桌子,自己心里发慌了嘛?
想当年,轩逸、朗逸、卡罗拉,这“三大妈”组合,拼的就是一个“中庸之道”,谁也别想在设计上犯错,也别指望有什么惊喜。
它们就像是那种你妈觉得特别好的相亲对象:工作稳定,不抽烟不喝酒,但你一看照片就想打哈欠。
现在好了,一直扮演“老好人”的轩逸,突然画风突变,开始走霸道总裁路线了。
车尾也学着搞起了熏黑贯穿式尾灯,屁股后面还翘起来个小鸭尾,连“SYLPHY”那几个字母都涂黑了,生怕别人不知道它“黑化”了。
可你猜怎么着?
这通操作下来,最“重磅”的升级是什么?
车身加长了——足足4毫米!
我的天,4毫米,还没我手机厚呢,这改动,是准备让后排乘客多伸直一根脚趾头吗?
这操作熟悉不熟悉?
像不像一个平时只穿中山装的老干部,突然换上了破洞牛仔裤和铆钉皮夹克,逢人就问:“嘿,哥们儿,你看我潮不潮?”
潮不潮先放一边,大爷,您这心脏受得了吗?
说到心脏,这才是最骚的操作。
当你被这套运动外观唬得一愣一愣,满心期待地打开引擎盖,想看看里面藏着什么猛兽时,会发现——那颗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HR16,1.6L自然吸气发动机,正安详地躺在那儿,旁边还配着它的老伙计CVT变速箱。
得,白激动了。
这感觉就像你点了一份“地狱级变态辣”麻辣香锅,结果老板给你端上来一碗清汤寡水,还笑眯眯地告诉你:“盘子是辣的。”
这套动力总成,省油是真省油,平顺也是真平顺,但跟“运动”这两个字,那真是八竿子打不着。
开着它,你唯一能感受到的激情,可能就是加油时看着油价上涨而心跳加速了。
所以问题来了,日产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其实答案就摆在销量榜上。
轩逸是牛,是常年的冠军,但它的江山,早就被一群“野蛮人”盯上了。
比亚迪的秦PLUS DM-i,一脚油门把油耗干到了3.8升,还能上绿牌;长安、吉利这些国产选手,一个个在设计、配置、智能化上卷得飞起,价格还一个比一个狠。
以前买轩逸图个啥?
省心、省油、保值。
现在呢?
这些优点,国产新能源车哪个给不了你?
甚至给得更多。
轩逸这波操作,本质上是一场中年危机下的挣扎自救。
它知道,再靠着“移动沙发”这张老本,迟早要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所以它必须得变,得让自己看起来跟得上时代。
问题是,这种只换衣服不换芯的改变,年轻人真的会买账吗?
这就好比,你跟00后聊情怀,说我这车当年多牛逼,人家可能只会回你一句:“哦,然后呢?能OTA吗?有智能座舱吗?”
这台新款轩逸,就像一个努力想融入年轻圈子的长辈,他学着说网络烂梗,学着穿潮牌,但骨子里,还是那个习惯了保温杯里泡枸杞的自己。
他所有的努力,都透着一股“尽力了”的辛酸和那么一丝丝滑稽。
所以,这台加长了4毫米,换上了“獠牙”的轩逸,明年一季度就要上市了。
它还能不能守住自己的王座?
或者说,当新一代的购车主力军走进4S店,面对这个“最熟悉的陌生车”,他们会为这身“运动装”买单,还是会扭头走向隔壁那台能动嘴绝不动手的智能电车?
这出戏,还真有点意思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