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12,是一款让我印象深刻的车。这度疑似未来科技的外观,真的挺让人惊艳的,但我心里也在琢磨,它到底是真有用价值,还是纯粹玩个新鲜。
开场就必得说一句:之前跟朋友聊起它,他说造型太科幻,回头率贼高。我当时还笑,你会不会觉得像走失在未来都市,走个停靠像电影片段。光是站在路边,看到它那无后窗、没屁股溜背,没有传统燃油车的设计思想,心里莫名的觉得好酷。瞬间我就又想:这颜值到底是不是剥夺了点实用?比如头部空间,后排腿部空间怎么样?有没考虑到在日常使用中的细节。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得一些微调——那块超长的溜背造型,说实话,空间牺牲了点。不知道是不是我看得够细?估算下,后排头顶空间大概只有八九十厘米(样本少,不确定),比起同价位的特斯拉Model 3差个把厘米,微妙。
说到价格,三十多万起,确实不便宜。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3和蔚来的ET5都更知道怎么值钱,他们在品牌和续航上都占些优势。阿维塔名气能不能撑到后面?真不知道,品牌认知度还不够厚实,这点上未来竞争会很激烈。你会不会觉得,现在的购车,不光要看配置,还要看品牌背书,陪衬你的心里话。
这让我开始怀疑:是不是很多未来感和科技配置,其实都只是玩个新鲜的噱头?比如那块取代物理按键的大屏,容易操作吗?当你在开车,突然要调空调,按个手势还是会觉得不如经典的旋钮直观。我刚才跟修理工聊起车机操作,他说:反正开久了,就惯了。我心想:这算不算惯成自然,还是强制适应?可要是真的,要用几年,手感差异还是挺明显的。
我对自动驾驶辅助挺好奇——这也是它的一大卖点。华为技术底子,给我一种印象:它在车道保持、自动跟车方面,至少能帮你省点心,省点心就是帮你少烦一点。但我也想问:开在复杂街区,这辅助会不会突然卡壳?或者,自动功能出问题后,是不是要自己第一时间应变?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还记得某次朋友说:我开电车,最怕的就是充电麻烦。充电便利性是很多人迁就这个新事物的关键。阿维塔的充电网络,估算能达到50%的充电效率(体感),但真正的便利度仍得看你身边的基础设施。这点上,不如传统燃油车随盖随用。
说到用车成本,粗算一下,以每百公里耗电18度(估算,体感偏低),电费每度0.6元(城市充电桩价格),大约每百公里花10.8元。相比油车的百公里8块到12块油钱,这个差别其实还算合理。更别说,电动车维护成本低很多,没油箱、发动机、变速箱这些坑。
这让我开个脑洞:我是不是一直低估了电动车的经济性?它们起步价高,但用的钱其实少了不少?(这段猜测不太确定,可能只是样本少的感觉)
再说回来,你会不会觉得,阿维塔12的这套极简内饰设计,用起来反而洁净。没有杂乱的按键,车内一股未来感扑面而来。问问自己,你喜欢用触摸屏调空调、调灯,还是更喜欢机械旋钮?我自己其实偏机械,反正每天都要用,按个物理按钮比点点屏幕更快也更安心。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反应到我自己用车惯,但又觉得,现代车越来越数字化,是不是迟早所有按钮都要数字化取代?还是说,科学家早就发现人类偏好那种当然用机械的感觉;我一直没细想过。
结尾我想问:你会不会觉得,现在的电动车,颜值、科技、体验,已经和传统的用车理念渐行渐远?还是真正的用与酷能兼得?多留一秒钟,观察你每天用到的小细节,比如那根卡在手机支架里的充电线,你会不会觉得,未来和现在的差别也就在细节里——你愿意为它多花点体会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