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创始人李一男押注“新蓝海”:不造轿车造新能源特种车,总部落地常州!

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这位在科技与创业领域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造车梦再续,这次不玩轿车,强势入局新能源特种车赛道。

小牛创始人李一男押注“新蓝海”:不造轿车造新能源特种车,总部落地常州!-有驾
图片

据蓝鲸新闻从接近李一男的投资人处独家获悉,其已正式注册“牛创新能源特种装备有限公司”(简称 “牛创特车”),注册资本高达5亿美元,总部落子江苏常州武进高新区。有趣的是,这片区域聚集了理想比亚迪等车企,产业集群优势显著,为牛创特车的落地奠定了天然基础。

不同于此前主攻乘用车的思路,牛创特车的定位十分清晰:做纯电特种车领域的“新势力”从工商资料来看,其业务聚焦四大核心品类 —— 纯电动机场牵引车、纯电矿卡、氢电混动消防救援车、自动驾驶港口AGV,目标市场直指机场、港口、矿山、大型工业园区等封闭场景。

这样的选择并非偶然:封闭场景下,用户需求更集中、法规门槛相对较低,且特种车单价高、毛利空间大,恰好避开了乘用车市场的资质、渠道、品牌内卷。按照规划,牛创特车首期年产能锁定2万台,产值目标直指200亿元,野心可见一斑。

小牛创始人李一男押注“新蓝海”:不造轿车造新能源特种车,总部落地常州!-有驾
图片

李一男选择在此时进入新能源特种车赛道,无疑是看到了这个领域巨大的发展潜力。全球专用电动车辆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增长期,并呈现出“专用化表现抢眼”“增长分化”的双重特征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专用车销量突破30万辆,同比增速接近50%,渗透率达29.8%,市政环卫、冷链运输、工程建筑、应急保障等领域的专用汽车以14.82%的综合增速拉动结构升级

这一增长得益于双重驱动:环保法规倒逼传统车辆改造,新能源补贴推动电动化转型;城市化进程加速市政工程车辆需求,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催生高端装备市场。

小牛创始人李一男押注“新蓝海”:不造轿车造新能源特种车,总部落地常州!-有驾
图片

从“自游家”的折戟,到“牛创特车”的起航,李一男的造车梦换了一条赛道继续。小牛电动在个人出行领域的经验可以借鉴到特种车辆领域,尤其是在电动化技术和智能化应用方面。

但挑战同样存在,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稳定的产品力?如何在国际市场与传统巨头竞争?答案或许要等到2026年首车交付时才能初见分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位“造车狂人”的再次出发,已经为新能源特种车赛道注入了新的变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