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天开车路过4S店,随手拍了眼前几台车。3系新款显眼得很,格栅大的让人有点怀疑,灯组往边上一拉,整个前脸视野突然开阔了不少,近距离看还挺精致。旁边一销售和客户聊着:这是今年最期待的车型,动能升级后开起来更带劲了。样本有限,听见的信息感觉靠谱。
说到3系,别说,外观这次真挺用心的。那宽扁化的双肾格栅,配着直瀑式镀铬饰条,像是早上洗脸时一条条清晰的水珠顺着脸颊往下滑,那种顺滑感。你别小看这个设计,实际驾车体验里,空气动力学改善,厂家的意思是油耗能降低0.2-0.3升,虽然不算大,但长跑来看足够省心(这个数我自己算了下,没那么精准,体感多点幅度)。再对比同级别的奥迪A4L,同价位里3系这次的视觉冲击和空气动力学,个人认为3系更均衡,A4L依旧走清爽简洁路线,但3系这种带点野性的设计倒挺抓眼球。
记得前几天和老友在修理厂碰面,他告诉我:新3系动力调校明显跟上一代不一样,更注重低速平顺。其实我起初还以为宝马继续用老套路,专做激进运动感,结果一看参数,48V轻混系统的加入真是辣手改良。就像做糖醋排骨时,不光放醋和糖,还多加了点料酒,味道层次就丰富了。只是我得打个小叉,之前说的全新研发平台这个说法有点大概,后头查资料才发现燃油版还是基于老架构,只是进行了深度升级,纯电版那个Neue Klasse平台才是全新。想来,这其实是宝马精准控制风险的做法。
里头的智能化,iDrive 9带来的变化我说不上高大上,倒像手机换了新版系统,起初觉得繁琐,后来发现开始用顺手了。那块带鱼屏和中控屏拼在一块,视线一点点往一边倾斜,好像看书时自然低头角度,舒适且不累眼。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车企越来越喜欢改屏幕而少留实体按键?我猜(估算不准),是削减零件成本同时减少故障,就像家里的遥控器少了物理键,坏的概率也少了。不知大家实际用起来是否感受一致?
再说动力,燃油版依然火力明确,2.0T+48V轻混。说真的,看到这样的组合,我有点嫌麻烦,毕竟48V系统复杂,不便宜,还得定期检修。对比特斯拉Model 3的单纯纯电驱动,多少有点鸡肋意味。纯电版的续航号称突破700km,这得多靠谱?这个数据根据目前新能源市场趋势和宝马官方发布的参数,是属于估算/样本少的范畴。跟新能源新势力比,宝马的续航和快充已经算得上入门级强力了,毕竟特斯拉Model 3的实测续航大多在450-500km左右,宝马如果真能稳定超7百,那市场竞争力不容小觑。不过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没查到宝马在快充能力具体支持多少伏特,这点先按下不表,得后续资料补全。
前几日跟维修工闲聊,他提到,Neue Klasse平台的扁平电池设计,像极了手机电池从厚变薄,不仅续航时间长,体感也好,空间利用更优化,这个比喻相当形象。毕竟你手边的手机薄了,拿着自然顺手,电池大了容量就高,车里的电池厚度减少,后排地板低了,乘坐舒适感肯定直线上升。对比现款i3后排地台高,腿部空间不太友好,这一步棋下得还算聪明。
讲真,我之前想像宝马会直接抛弃燃油版,赌纯电,这个想法太激进了。最近问了几个圈内朋友,发现宝马还是坚定维护多元动力布局。毕竟市场太多变量,纯电车啥时候能完全取代燃油,没人有把握。况且,这玩意得看供应链。供应链就像是厨房里边买菜的进货渠道,鱼和肉哪种新鲜,都影响整盘菜的味道。宝马做事一贯谨慎,保持燃油技术优势,又逐步发展新能源,对消费者来说,也多了些选项自由。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去年采访13线城市的一家4S店销售,提到虽然新势力电动车很抢眼,但3系品牌力和二手保值率是任何新品牌短期难以替代的优势。这话句句扎心。提到保值率,粗算宝马3系的三年保值率大概在65%-70%(体感/估算),而一些新势力车型可能只有40%-50%。这差别,买车的时候别只盯着首付,后续成本也要考虑。
话说回来,设计和配备升级不代表3系一定能坐稳老大。市场上新势力的吸引力、年轻一代消费审美不断变化,这块蛋糕究竟会有多少被他们分走,还真不好说。新3系毕竟宝马,但你觉得它还能像以前那样稳占豪华中级市场的头把交椅吗?尤其是在那些看重智能化和纯电优势的年轻消费者眼里。
我总有点好奇,未来3系到底还会不会有我觉得以外的甚至颠覆性变化。毕竟现在看,很多车都开始往科技感和数字交互极限冲,宝马却选择了兼顾传统和新潮,稳扎稳打。是不是有点太保守了?也许这就是德国品牌的老派坚持吧。
问个很现实的事,你开过带48V轻混的2.0T宝马吗?那段加速涡轮声你会喜欢吗?我倒是挺期待亲自试试新3系的动力和屏幕交互,顺便感受一下更低的后排地板, 有没有点豪华但不虚的实实在在?这感觉,只有坐进车里,踩一脚油门才能真切体会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