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风光无限的理想汽车,如今正以一种令人瞠目的方式滑向深渊。8月份交付量仅28529台,同比暴跌40.7%,环比再降7.2%,这是连续第三个月大幅下滑,彻底跌出了新势力头部阵营。这种断崖式的下跌,背后远不止是市场波动,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战略和价值观的迷失。
01 销量雪崩,护城河一夜之间塌完了
理想的失速,堪称一场教科书级的商业溃败。曾经凭借“冰箱彩电大沙发”精准拿捏家庭用户的理想,如今发现自己的护城河竟然是一道矮土墙——零跑用“半价理想”的概念、问界M9单月销量碾压理想L7+L8+L9总和,曾经让理想自豪的卖点,如今成了所有对手的标配。
更致命的是,其赖以生存的增程市场已触及天花板。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增程式汽车零售销量同比下滑11.4%,而纯电车型则以24.5%的增速持续领跑。理想在增程市场吃尽红利,却在转向纯电时显得步履蹒跚,两头不靠岸。其首款纯电MPV MEGA全年交付仅1万余辆,远不及预期;被寄予厚望的纯电SUV i8,上市仅一周就被迫“重新发布”,砍版本、变相降价,24小时大定仅3000-5000台,转化率不足10%。这种仓促和混乱,暴露了理想在纯电赛道产品定义和技术储备上的严重不足。
02 盗用军机形象, desperation(狗急跳墙)式的营销
深陷销量泥潭的理想,其营销部门似乎开始了一场毫无底线的疯狂试探。在2025年长春航展期间,理想汽车在未经任何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在其宣传物料中使用“歼-20、歼-10、空警-500”等国产军机形象,搭配“与国同梦 与家同行”的主题,大肆传播,刻意营造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联名的假象。
这种操作让人目瞪口呆——军工形象是国家尊严和安全的象征,其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容任何商业行为玷污。中国航空工业文化中心直接下发质询函,勒令其立即停止所有侵权行为,删除内容并公开道歉。这已不仅是法律意识淡薄,更是对社会公序良俗和民族情感的极端漠视。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已是理想在短短两个月内第二次严重的营销翻车。就在8月初,其i8发布会上的“卡车对撞测试视频”就因被东风柳汽指责“恶意贬损”、“涉嫌侵权”而引发巨大争议。接连在营销红线上踩雷,不禁让人质疑:理想的营销团队究竟是在救火,还是在泼汽油?
03 内部动荡雪上加霜,信心已被击穿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销量下滑和侵权风波的双重打击下,理想的内部问题也集中爆发。高管的选择往往是最敏锐的风向标:销售副总裁邹良军和CTO谢炎等人于6-7月合计减持套现约2200万元。这笔举动被市场广泛解读为“内部看空”,严重动摇了投资者和市场的信心。
与此同时,大规模的产品质量危机也浮出水面。7月,近400名理想车主因L系列车型“前轮异响”问题发起联合维权,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阅读量破亿,对潜在客户的转化造成了实质性杀伤。有车主无奈地表示:“现在开理想出门,朋友第一句就问‘你的车响了吗?’”当一个品牌沦为朋友间的调侃段子时,其形象崩塌的速度远比销量下滑更快。
从与卡车对撞的争议测试,到盗用军机形象的侵权营销,理想在巨大压力下的一系列操作,已经脱离了正常的商业竞争范畴,散发出一种“病急乱投医”的慌乱气息。
试想一下,一个曾经以“用户思维”自傲的品牌,为何会走到今天这步? 其创始人李想曾多次在采访中透露“二次创业想做AI”,精力明显分散;公司研发费用率连续两年下降,而销售和行政费用却持续抬升。当一家企业不再专注于产品创新和用户价值,而是沉迷于营销噱头甚至触碰底线时,它的根基就已经开始松动了。
尽管理想仍持有超千亿的现金储备,但金钱买不回口碑,也赎不回失去的信任。当零跑以5.71万辆的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理想却只能在销量下滑和侵权丑闻的双重泥潭中挣扎。这已经不是市场的问题,而是企业战略和价值观出现了根本性的偏差。
结语:底线失守,才是最大的危机
理想的案例,给所有企业上了一堂沉重的课:技术的护城河可能会被填平,产品的优势可能会被超越,但一旦价值观的底线失守,崩塌将是全方位的。
军工形象不容任何商业行为玷污,这是不容触碰的高压线。一个企业的伟大,从不在于它如何营销自己的强大,而在于它如何恪守自己的本分与底线。尊重市场、尊重用户、尊重国家,才能赢得真正的、可持续的尊重。
对于理想汽车而言,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或许不是如何卖出下一辆车,而是如何找回那颗做产品的“初心”,以及对社会、对法律、对民族情感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