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欧洲狂飙,42%渗透率背后藏着680万辆市场空档!
今天刷头条看到个数据吓我一跳——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渗透率已经冲到42%,离行业公认的50%拐点只差最后8个百分点。别小看这8%,换算成实际需求就是680万辆的市场空档!
就在上周,朋友圈刷到深圳港的现场视频,8艘巨型滚装船排队装车,甲板上清一色比亚迪。有业内人士算过账,每辆出口欧洲的车型比国内贵4万元,这哪是在运车,分明是往海外运钞票。
为什么偏偏是比亚迪?我仔细研究了9月份的欧洲销量数据,发现个有趣现象:在英国这个老牌汽车市场,比亚迪单月销量暴涨880%,直接把特斯拉挤下冠军宝座。更让我惊讶的是,当地经销商居然排队争取代理权,两年前这些人可都对中国品牌爱答不理。
其实欧洲消费者比我们想象中务实。在德国取消电动车补贴后,大家突然发现比亚迪ATTO 3比同配置的大众ID.3便宜5000欧元,续航还多80公里。就像一位慕尼黑工程师在论坛里说的:“既然性能差不多,为什么多花半年工资买情怀?”
不过要说最聪明的,还是比亚迪的本地化策略。他们在匈牙利建的工厂明年就要投产,直接把关税从45%降到17%。我认识的一位供应链专家打了个比方:“这就像把厨房搬到顾客家门口,不仅上菜快,还能根据口味随时调整配方。”
反观特斯拉,最近在欧洲确实有点水土不服。柏林工厂产能利用率不到40%,Model Y改款后仍卖4.3万欧元,比同级比亚迪贵出整整1万欧。更麻烦的是自动驾驶系统在德国被暂停测试,品牌好感度直线下滑。
当然这场竞争远没到终局。特斯拉正在憋大招准备推低价新车,大众和宝马也在降价反击。但比亚迪已经铺开350家欧洲门店,未来三年还要推20款新车。有券商朋友给我算过,按照现在增速,到2028年比亚迪海外利润占比将达60%。
看着这些数据,我突然想起十年前中国制造还是廉价代名词,现在新能源汽车却能在欧洲市场与百年车企正面较量。或许真正的转折点不是达到50%渗透率的那天,而是当海外消费者开始因为品质而选择中国品牌的时候。
今天写这篇不是要唱衰谁,而是作为一个观察者,真切感受到产业变革的浪潮。那些还在质疑中国智造的人,应该看看欧洲街头越来越多的比亚迪车队,听听经销商争抢代理权的故事。这场由中国车企主导的全球洗牌,才刚刚拉开序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