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开的是XC60 B5智远,三年多下来,真没啥大毛病。顺手是唯一评价,就好像穿了双合脚的运动鞋,舒服且信赖。换车其实不是因为坏了,单纯是家里阵容升级了:孩子越来越大,爸妈也爱凑热闹,全家出行得更宽敞点。你想啊,咱这后备箱塞个婴儿车,XC60那空间瞬间就暴露短板了。
有次我跟销售聊,他说这车的供应链其实挺稳,尤其沃尔沃引进XC90之前,背后供应商在底盘和内饰材质上都做了升级,算是把稳定感做到了极致。我刚开始有点怀疑——毕竟大一号的车,开起来肯定沉咯。但事实是,新款XC90能给人一种扎实感,特别在高速变道,风大点车身抖动小不少。感觉方向盘沉了一丢丢,开头几天还真不适应,后来觉得这反而是安全感。
说说动力,虽然我没上网研究详细马力啥的,就凭体感,XC90的加速比我旧B5强多了。超车那会儿反应更快不拖泥带水,好像电动车的那种瞬间爆发力。但别误会,它不是电车那种轻飘飘的假象,而是踏实够劲。上次路上碰见老朋友,他开竞品车,咱俩交流了下,他也感慨这动力提升确实带劲。我体感估摸着比XC60快20%-30%(样本少,别站我这)。
内饰是个小亮点,我刚翻了下笔记,新款XC90的那个Orrefors水晶挡把,乍一看真觉得有点土豪炫,但用一段时间后,它带来的是一种仪式感,走进车里就像进了私人会所,心情瞬间不同。方向盘手感比旧款的细腻,也可能是心理作用吧,毕竟这价位的车,你不期待点讲究感觉有点亏。跟我以前的XC60比,两者氛围完全是两个级别的事儿。
说到第三排,老实讲,我最初买三排座只是冲着噱头去的,家里有人嘲我这车多余的,但上周末我爸坐了第三排,放学接孩子路上,他竟然说:没想到这坐着挺舒服,比我想象强多了。他自己还打趣,短途OK,长途免谈。这让我反思,第三排在实际使用上,不算玩具,至少短程完全够用。只是,三排布局要做到既不压缩第二排舒适度,又有合理储物空间,这供应链上真是个技术活,车企得平衡各种零部件尺寸,简直像拼乐高。
我还是要纠正一下,前面说XC90动力强劲这话,有点泛泛,因为不同配置差异挺大,我这个是基础版T5,非顶配加速不会达到官方那种秒天秒地的地步。你懂的,官方参数通常理想化了不少,但总的趋势是比我旧车明显提升。接下来探讨这个话题——同价位别的SUV,比如Q7、GLE,用起来真有这么明显的差别吗?我感觉某些豪华品牌就算动力相近,日用细节体验上的差异,还得看谁的悬挂调校更聪明,谁的电子辅助更贴心(这段先按下不表)。
顺带提一句,这车换电池或大部件维修的成本,我私下和修理工套过话,粗算下来,一块电池如果坏了,成本得5万上下(只是估算别拍我)。这让我对靠电动车神话保值率很忐忑。燃油车的保值变现逻辑我还算懂,电动车这一环节可能在国内市场还没摸清楚门道。你有啥靠谱数据推荐我参考没?
说回车内,最让我窃喜的是配备的智能语音助手,有次我用语音控制天窗,结果吵着让我帮查附近洗车店,听上去有点多余,但你知道的,疫情期间连跑一趟还得预约,各种琐碎其实能省不少时间。虽然智能化这块,咱得认怂,有点卡顿,慢半拍,总让人觉得程序不是很聪明,真是嫌麻烦但又离不开。
有个小细节我迷糊了——记得当时旧车换新车的那周,接孩子放学我妈说这车配置多,怕复杂学不会,我尴尬地笑了笑,这代XC90的用户界面明确做了简化,希望能帮她活得顺一点,不过她还是更喜欢老车的旋钮设计,毕竟惯。一套好用的界面,买车时,销售没强调,但用起来却是心头好。
说到这儿,不禁想问大家,手握预算和使用场景,究竟是买XC90这样稳扎稳打、内饰考究的大家伙,还是换个同价位但更科技范儿的新进电动车?你们怎么看?(其实我也没细想过这两者到底该怎么权衡)。
争论归争论,最后提醒大家——家有老人孩子的朋友,别只盯着动力和外观配置,第三排的真香时刻可能会成为你们下一个换车的理由。就像我爸周末上车时哎,这座椅意外舒服那句感慨,能不能打动你们?
而你呢,上次开长途时,车里哪一个小细节给你留下了特别印象?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