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大众朗逸Pro实车曝光。双外观设计+车身加长。年内上市

说起咱们国内的汽车市场,有一款车是绕不开的,那就是大众朗逸。

这台车,从2008年诞生到现在,累计卖了超过600万辆,这数字简直就是个传奇。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朗逸就是那种稳重、可靠、不出错的家庭用车的代名词。

可是,市场在变,大家的口味也在变,光靠“老实本分”已经不够了。

全新大众朗逸Pro实车曝光。双外观设计+车身加长。年内上市-有驾

这不,大众也坐不住了,最近网络上到处都是全新一代朗逸Pro的实车照片,说是年内就要上市了。

这消息一出来,可把大家的好奇心都勾起来了。

一个卖得这么好的车,为什么要加个“Pro”的后缀?

这个“Pro”到底专业在哪儿?

是真材实料的大升级,还是只是换个新瓶装旧酒,想让我们多花点钱呢?

今天咱们就来当一回“大家来找茬”,仔仔细细地把这台新车看个明白。

首先,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这张脸,也就是外观设计。

全新大众朗逸Pro实车曝光。双外观设计+车身加长。年内上市-有驾

得承认,大众这次确实是花了心思的,而且还学聪明了,直接推出了两种风格让大家选。

这就好比你去饭店吃饭,一道菜可以选微辣、中辣、特辣,总有一款适合你。

这次曝光的实车,是叫做“星空版”的版本。

它的前脸格栅,不再是以前那种亮闪闪的镀铬横条,而是换成了一大片黑色的网状结构,看起来运动感十足,非常精神,明显就是冲着现在的年轻人去的。

这种设计,跟它的大哥全新帕萨特Pro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看来大众是想搞一个“Pro家族”系列,让车子看起来更高级、更统一。

当然,如果你还是喜欢原来那种沉稳大气的样子,大众也给你准备了“经典版”,保留了传统的多横幅式格栅,一眼看过去,还是那个我们熟悉的大众味道。

这种做法非常讨巧,既能吸引新用户,又不会得罪老粉丝。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细节上的变化。

全新大众朗逸Pro实车曝光。双外观设计+车身加长。年内上市-有驾

比如,新车的前大灯和后尾灯都用上了现在最流行的贯穿式设计,一条灯带横跨整个车头和车尾,晚上点亮之后辨识度非常高。

而且,车头中间那个大众的标志,居然也能发光了。

这些设计在过去,我们通常只能在一些高端品牌或者造车新势力的电车上看到。

现在连朗逸这样的国民家轿都用上了,说明大众也感受到了压力,正在努力学习和跟上我们中国汽车品牌引领的设计潮流。

这从侧面也反映出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我们的设计理念已经开始影响这些国际巨头了。

不过,设计上也有一些引起争议的地方,就是那个隐藏式门把手。

这个设计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能让车身侧面看起来非常光滑、完整,科技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生活在北方的朋友就开始担心,这要是到了冬天,门把手被冰雪冻住了,拉不出来可怎么办?

全新大众朗逸Pro实车曝光。双外观设计+车身加长。年内上市-有驾

还有人顾虑,这种电子控制的门把手,万一哪天失灵了,维修起来的费用肯定比传统的机械门把手要贵不少。

你看,一个看似简单的设计,背后却牵动着大家在实际用车过程中的各种考量。

所以说,朗逸Pro的这个尝试,既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也是一次对市场接受度的考验。

看完了外在,我们再来聊聊内在的空间。

根据工信部申报的数据,全新朗逸Pro的车身长度是4720毫米,比现在在售的朗逸长了42毫米。

很多人一听到“加长”,第一反应就是空间变大了,后排可以跷二郎腿了。

但是,咱们买车不能只看表面数据,得看关键。

全新大众朗逸Pro实车曝光。双外观设计+车身加长。年内上市-有驾

决定车内乘坐空间,尤其是后排腿部空间的核心数据,叫做“轴距”,也就是前轮中心到后轮中心的距离。

让人有点意外的是,全新朗逸Pro的轴距是2688毫米,和现款车型是完全一样的,一毫米都没有增加。

这就让人纳闷了,车身是变长了,可决定空间的轴距没变,那多出来的这42毫米去哪儿了呢?

其实,这增加的长度很可能大部分都用在了车头和车尾的保险杠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前后悬”。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整台车的侧面线条看起来更加修长、舒展,视觉效果更好,显得更大气。

但对于真正在乎后排乘客感受的家庭用户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个“看起来很美”的变化,实际的乘坐空间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所以说,这42毫米的增长,更多的是为了“面子”上的好看,而不是“里子”里的实用。

最后,我们来谈谈大家最关心的核心部分——动力系统。

全新大众朗逸Pro实车曝光。双外观设计+车身加长。年内上市-有驾

一台车叫“Pro”,很多人自然会期待它的动力会不会也更“Pro”一些。

然而,从申报信息来看,全新朗逸Pro将继续搭载1.5L自然吸气和1.5T涡轮增压两款发动机,最大功率也和现款车型保持一致,分别是81千瓦和118千瓦。

这个结果可能会让不少期待性能提升的朋友感到有些失望。

外观设计搞得这么新潮,结果打开引擎盖一看,还是那颗“熟悉的心脏”。

其实,大众这么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这套动力总成在国内市场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技术非常成熟,稳定性和可靠性都经过了数百万车主的检验,维修保养的成本也相对较低。

对于朗逸的主要购买群体——那些追求省心、耐用、经济的家庭用户来说,这恰恰是最重要的优点。

其次,沿用现有动力总成可以省下一大笔研发和生产成本,这对于控制新车的最终售价至关重要,不至于让价格涨得太离谱而吓跑消费者。

全新大众朗逸Pro实车曝光。双外观设计+车身加长。年内上市-有驾

但是,这种做法也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

在燃油车领域,尤其是在10万到15万这个价位区间,合资品牌的技术更新速度已经明显放缓。

反观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比如同价位的比亚迪秦PLUS DM-i,它提供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既能用电,又能用油,不仅能上新能源牌照,而且在亏电状态下的油耗也低得惊人。

这种在技术层面上的“降维打击”,才是大众朗逸真正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朗逸Pro的这次换代,更像是一次“防御性”的升级。

它通过把外观变得更年轻、更时尚,来努力留住那些仍然对燃油车情有独钟的消费者。

未来的市场策略,很可能就是新老朗逸同堂销售。

老款车型通过降价,继续在网约车市场和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入门级家庭用户中发挥余热;而全新的朗逸Pro,则凭借更时髦的设计和“Pro”的身份,去吸引年轻一代和对车辆颜值有更高要求的用户。

这种“高低搭配”的组合拳,大众在帕萨特和途观L等车型上已经用得非常熟练了。

只是,如今的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几年前的那个样子,面对技术日新月异、攻势凶猛的中国品牌,朗逸的这套打法还能否继续奏效,稳坐销量冠军的宝座,这就要看它上市后的实际表现和最终定价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