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权下放,是日产逆袭的关键吗?

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日子,似乎并不好过。曾经风光无限的丰田、日产,如今却在电动车的浪潮中节节败退。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丰田和日产,放权求生

丰田和日产似乎终于开窍了。他们开始将研发权下放到中国团队,让懂中国市场的人来定义产品。这波操作,让他们的销量有了起色。

丰田的汉兰达换代,由小西良树带领中国团队操刀,销量比日本总部折腾三年都要猛。华为车机加持,续航飙到900公里,直接对接小米生态链,中国工程师的本土化改造,让这款车更懂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研发权下放,是日产逆袭的关键吗?-有驾

日产更是激进。马智欣放权后,中国团队打造的纯电N7,两个月就卖了6189台,直接拉动日产全系销量涨27.5%。后排860mm腿部空间,18°可调座椅,精准戳中家庭用车痛点。中国电动车迭代速度之快,让日本总部都措手不及。

本土化,不是减配,是更懂你

很多人担心本土化意味着减配,其实不然。丰田和日产的生产线依然是全球标准,只是砍掉了冗长的决策链条,让产品更快地适应中国市场。车间师傅都表示,零件没降级,只是换了批懂中国路况的人来定标准。

研发权下放,是日产逆袭的关键吗?-有驾

中国速度,救得了日系车吗?

丰田和日产的本土化改造,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日系车要想真正逆袭,还需要更多努力。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迅猛,竞争激烈,日系车需要持续创新,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日产的尴尬

日产的转型之路,走得并不顺利。和本田的合作泡汤,北美市场节节败退,全球裁员关厂,让日产的处境更加艰难。N7的成功,更像是在仓促之中抓住的救命稻草。

日系车,放下身段,才能重生

研发权下放,是日产逆袭的关键吗?-有驾

日系车要想在中国市场重生,就须放下身段,拥抱变化。丰田和日产的本土化改造,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要想真正逆袭,还需要更多创新和努力。毕竟,中国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大沙发”了。

结语

日系车的转型之路,才刚刚开始。丰田和日产的本土化改造,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要想真正逆袭,还需要更多创新和努力。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日系车能否在中国市场重现辉煌!

#汽车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