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汽车巨额优惠是一种破窗效应?

当本田冠道直降8万元、凯迪拉克CT6清仓甩卖、宝马i3跌破20万元时,汽车市场的“破窗效应”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第一块降价玻璃被砸碎后,行业定价体系随之崩塌,消费者、车企、经销商陷入恶性循环。我们先说这窗是怎么破掉的。

(随处一搜,就算贵如路虎揽运优惠超过40万元)

1. 首块“破窗”诞生:某款车型因库存积压、技术迭代或竞品冲击,率先以“骨折价”清仓(如2025年某合资品牌燃油SUV降价12万元)。此举短期内刺激销量,却向市场释放“价格虚高”信号,消费者开始观望其他品牌是否跟进。

2. 连锁砸窗扩散:竞品为保市场份额被迫应战,形成“降价潮”。例如,当奥迪A6L因新能源竞品冲击销量下滑25%后,奔驰E级、宝马5系迅速推出“综合优惠10万元”政策,豪华C级车市场价格体系随之瓦解。

3. 全行业玻璃破碎:价格战从燃油车蔓延至新能源领域,特斯拉Model Y推出“5年免息+保险补贴”变相降价,比亚迪汉EV追加“置换补贴+终身质保”组合拳,最终导致全行业利润空间被压缩。

为什么说汽车巨额优惠是一种破窗效应?-有驾

破窗效应的深层危害:短期狂欢与长期透支

消费者预期崩塌:降价刺激短期销量,却让用户形成“等降价再买”的心理惯性,2025年Q1国内乘用车平均成交价同比下跌18%,但新车订单周期反而延长30%。品牌价值稀释:雷克萨斯ES终端价跌破25万元,保值率神话破灭;奔驰C级优惠后与比亚迪汉价格重叠,豪华品牌溢价能力受损。行业生态恶化:经销商亏损面扩大至67%,主机厂被迫削减研发投入,2025年国内车企研发支出增速同比下滑41%,智能化转型受阻。

为什么说汽车巨额优惠是一种破窗效应?-有驾
当车企将“降价”视为唯一解药,最终摧毁的将是整个行业的创新根基。破窗效应的尽头,不是消费者的胜利,而是所有人共同陷入“无车可买”的困局——当利润无法支撑技术迭代,下一个十年,我们还能开上什么样的车?#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