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燃油车,其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三电”系统上,即电驱、电池和电控。而在这其中,逆变器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驱系统由电机和逆变器组成,电机需要交流电来驱动,这也正是逆变器的重要性所在。
逆变器是电动车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其性能不仅直接影响着电动车的价格,更关乎着电动车的整体性能。那么,逆变器究竟是何方神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寻它的奥秘。
◆ 逆变器的关键作用
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驱动交流电机。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离不开电机,而电机的能量源自电池。值得注意的是,动力电池通常以直流电的形式储存,而电机则需要交流电来驱动。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要求其必须接受正弦波交流电才能正常旋转。然而,车载动力电池仅能输出直流电,因此需要逆变器将其转换为正弦波交流电。逆变器不仅负责这一转换,还对交流电机的转速和扭矩进行精准控制。简而言之,逆变器是实现DC到AC转变的关键设备,确保了新能源汽车的顺畅运行。
因此,对于搭载交流感应电机的电动汽车而言,逆变器是不可或缺的部件。它负责将电池包输出的高压直流电转换为具有可控幅值和频率的正弦波交流电,从而确保车辆能够顺畅行驶。
◆ 交流与直流的区别
为了深入理解逆变器的工作原理,我们有必要先探究车载动力电池的运作机制。
交流电AC的特性在于其电流大小和方向呈现周期性变化,这在生活、工业中广泛应用,如220V民用电压和380V通用工业电压,但需注意,这些都属于危险电压范畴。其基本形式为正弦电流,而我国交流电的标准频率已规定为50Hz。直流电DC的特性在于其电流方向保持不变,不随时间发生改变。这种电流形式在各种生活小电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手电筒(使用干电池)和手机(使用锂电池)等。
◆ 逆变器的转换机制
正弦波的生成,其基础在于方波的演变。为了深入了解这一过程,我们首先聚焦于方波的形成原理。
使用全桥逆变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为方波交流电压。正弦波的生成,其基础在于方波的演变。为了深入了解这一过程,我们首先聚焦于方波的形成原理。这其中,Full Bridge Inverter(全桥逆变电路)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个电路结构简洁,仅由四个开关(S1-S4)构成,其中A和B分别为电路输出端的正负极。
通过精确控制开关的闭合与断开,电流的流向得以逆转,从而产生了方型交流电。
◆ 生成正弦波的技术
然而,我们的目标其实是生成正弦波。通过脉宽调制产生与正弦曲线相似的波形。为了实现这一转换,我们需要引入一个关键技术——脉宽调制。其核心思想是,在保持开关固定频率的同时,根据需求在特定时刻产生更宽或更窄的脉冲,从而模拟出正弦波的特性。
试想,若我们对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求取平均值,其结果会如何呢?
这是一条曲线,其形态与正弦曲线高度相似。当脉冲的精确度越高,切换频率越快时,所得到的曲线就会越光滑。通过使用比较器对脉冲串进行调制,我们可以轻松地获得平滑且连续的正弦波曲线。
◆ 重电压逆变技术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重电压逆变技术,通过在电路中引入电容和电感来进一步优化曲线平滑性。
利用电容和电感平滑正弦波特性,提高精度。重电压逆变技术中,电容主要作用是平滑电压曲线,而电感则用于平滑电流曲线。这一技术类似于在电路上构建了一个小型的储能水库(即二级缓存)。其中,电容类似于一个能够迅速充放电的电池,它能够吸收电压脉冲,从而使得输出曲线更为平滑。这种方法在风力发电机和电动汽车等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散热问题与技术突破
简而言之,逆变器是一种能够将DC12V直流电高效转换为AC220V交流电的设备,非常适合为一般电器提供电源。对于电动汽车而言,如果其逆变器能够支持更高的电压,那么充电时的电流和功率都会相应增大。
逆变器加热与电压成正比,散热技术成为充电效率提升的关键。然而,随着逆变器支持电压的升高,其产生的热量也会增加。因此,解决逆变器中IGBT模块的散热问题变得尤为关键。这是提升充电效率的关键挑战,而日本丰田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例如他们采用了加硅碳技术来应对这一问题。
◆ 逆变器对企业的影响
此外,逆变器的性能对电机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核心技术焦点。
逆变器性能提升直接影响汽车电机性能,是核心竞争力之一。逆变器技术的突破,类似于燃油车时代的变速箱技术,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新一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发展,IGBT和SiC技术脱颖而出,成为未来电机控制系统和充电桩的关键技术。IGBT作为逆变器模块的核心,负责将动力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为驱动电动机提供动力。其成本约占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及车载充电系统的一半,性能对整车能源利用率产生直接影响。而SiC功率器件,以其低损耗(约为Si器件的50%)优势,主要应用于电动车逆变器等驱动系统的小型轻量化改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