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汽车质量榜单,都是车圈的一场“大考”。这次美国媒体发布的最新新车质量研究结果,瞬间把汽车品牌们的“作业本”晾在了阳光下。榜上有名的,不出意外,还是那些日系、美系掌舵的老熟人,国产品牌却一个都没露脸,不禁令人摸摸下巴细琢磨:到底是咱们家底薄?还是另有蹊跷?
这份榜单并不是拍拍脑袋出的,每100辆车出现的问题数直接决定了谁能爬到质量榜首。数字越小,说明这车日常“闹毛病”的事情就少,买回家能省不少心。结果一出来,雷克萨斯高高在上,把其他品牌远远甩在了身后。这牌子常年稳居“可靠阵营”,不是浪得虚名。无论是动力还是内饰,每个细节都抠到精打细算,活脱脱一副“工匠精神”的范本。不说别的,雷克萨斯ES系列的座椅皮质,摸起来既软乎又耐用,用几年都像新的一样。发动机和变速箱配得丝丝入扣,开起来不抖不闹哄,确实让人放心。
日系阵营里的日产、本田表现同样扎实。一提本田就想起它那一箱油跑到天荒地老的传说,发动机又皮实,省油不费事。满大街十几年的老款本田,还能安安稳稳跑在市区和高速,谁家车主心里不美滋滋?起亚也没闲着,人家在榜上的位置越来越往前蹭。在配置和外观上下了不少功夫,烧钱没白烧,用户的好评也源源不断进账。
美系阵地里,别克最近可算是猛进了一把,出现问题的概率明显下降。昂科威这款车车身钢筋铁骨,用料实在,安全性可以打80分以上。别克对车内的那些电子设备也死琢磨,测试反复做,最后把小毛病都压了下去。比他更厉害的,则是马自达——一下子把问题降了24个点,靠的就是在燃油车技术上狠下功夫。自家的创驰蓝天技术,听着玄乎,其实就是把发动机和底盘捯饬到极致。操作稳得一批,底盘架得齐齐整整,开起来那叫一个踏实。
聊到丰田就略显尴尬了,它的分数倒是往上窜了十几位(注意,是数值大,问题也多了),品质管控似乎有点掉链子。有人说是因为丰田扩张太快,新技术“赶鸭子上架”还没打磨好。就拿混动系统来说,有些车主反馈说车有点“小脾气”,时不时爱出点小毛病。到底怎么回事,可能还得等丰田慢慢调整。
德国豪牌们依旧端着牌面。宝马、保时捷这些“老大哥”在榜里还是稳坐钓鱼台。保时捷的跑车技术一如既往的顶尖,发动机、底盘调校样样拿得出手。宝马则以驾驶乐趣为卖点,方向盘手感准,全力踩油门的时候,那种推背感甭提多爽。
至于MINI和起亚,虽然还没混到榜单最前头,但进步着实能让厂家脸上飘红。MINI的内饰精致感越做越足,个性风格愈发突出,比起以前的塑料感,已经变得高端不少。起亚更别提了,K5样子大气,舱内科技感满满,品质也日益扎实,走到街上能让人回头看两眼。
再看本田、福特和英菲尼迪,排位有点靠后。福特曾经在皮卡界和SUV领域呼风唤雨,这几年没能踩住技术迭代的脚步,加上车机系统总掉链子,老用户估计心里挺不是滋味。英菲尼迪的存在感则有点“低调”,没太多出圈的突破。
回到最关键的事:中国品牌为何没有一个能出现在这个榜单里?面子上看着确实有些“尴尬症”,但实际原因没那么简单。榜单考察的是美国本土市场,也就是说参评资格得先在美国卖得够多。但目前国产车型在美国是妥妥的小众,还没有足够的销量基础,就像没有资格进总决赛的选手,成绩如何没人管,榜单自然也没咱啥事儿。
其实要论技术进步,中国品牌近些年完全是“大步流星”。比亚迪光靠电池技术已经成行业“老中医”,刀片电池把安全性和续航拉到了新高度。汉、唐这些车型的销量直接把国产矩阵顶起来,智能驾驶、豪华内饰通通不是空谈。
吉利呢,吃下沃尔沃这颗技术定心丸后,自己也打磨出了不少好牌。星瑞的空间和配置跳脱了大众印象,成了家用轿车里的一匹黑马,领克冲高端市场的路子越走越顺。设计、性能都逐步追上国际大佬,那点小距离说不定哪天就能填平了。
如果哪天比亚迪憋足劲儿在美国市场投放一波,把自家独门技术和丰富车型摆上柜台,说不定榜单里会多出几个“中国名字”。毕竟靠技术积累和产品改良,中国车企这些年没少下苦工。
这么一份榜单,其实就是汽车行业优等生的成绩单。消费者买车时,多少会翻一翻这个单子,看哪家毛病少,啥牌子更吃香。归根结底,榜单是统计数据,地域、环境、驾驶习惯都能让排名变来变去。大家买车还是得多试试,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上手,才不至于后悔。
对所有品牌来说,质量永远是“护城河”,别管你车型换得多勤、技术创新多快,如果开起来老出问题,用户迟早得跑。国产车们虽然暂时没在美国榜单露头,但在其他市场比拼已经快马加鞭。下回榜单再发布,咱也许能看到更多新面孔。
买车看榜单没错,不过光盯着数字也不是办法,有时候选个顺心的才是王道。质量这把锁,谁握得住,谁就能笑到最后。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