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最爱的豪车,也扛不住了!
近日,保时捷宣布重大战略调整:暂停纯电车型研发,重新聚焦内燃机及混合动力车型。这一决策在汽车行业引发震动,曾经,保时捷是加价排队、一车难求的象征,如今却深陷销量滑坡、股价腰斩的困境。这一战略急转弯,不仅是品牌的“妥协”,更是传统豪车在电动化浪潮中集体挣扎的缩影。
保时捷的这次战略回调实属无奈之举。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净利润同比暴跌66.6%,销售回报率骤降至5.5%,几乎回到十年前水平。更严峻的是,在中国这个曾经的最大单一市场,保时捷已连续三年销量下滑,2023年交付量同比下降15%。面对如此惨淡的业绩,保时捷不得不重新审视其激进的电动化战略。
事实上,保时捷数年前就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电动化目标:计划到2030年使电动车销量占比达到80%。如今,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保时捷将其核心911车系扩充内燃机车型,下一代卡宴也将保留内燃机版本。此外,保时捷决定重组其高性能电池子公司Cellforce,放弃自研电池的生产计划。
保时捷的困境并非个例。奔驰、奥迪、福特等传统油车巨头也纷纷撤回全面电动化目标,重新加大对混合动力及高效内燃机的投入。即便宝马电动车销量增长28.5%,仍难抵中国市场颓势;大众ID系列在欧洲畅销,在中国却遭滑铁卢。这些曾以发动机技术为傲的品牌,如今在电动化成本竞争、智能化体验上明显力不从心。当“情怀”无法支撑销量,降价保量又可能摧毁品牌溢价,传统豪车不得不选择“扬长避短”,暂避中国新能源车的锋芒,固守燃油车基本盘。
面对国内车企的崛起,保时捷等豪车品牌愈发感受到压力。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发生改变,选择豪华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生活方式和身份认同的体现。国产车在性价比、智能化等方面的优势,使得消费者对豪车的选择更加多元化。
保时捷的转向,反映出在与中国新能源车企的竞争中,欧洲车企面临着技术短板与成本竞争的双重压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快速增长,销量持续攀升,传统油车巨头的市场份额正在被蚕食。近年来,丰田、大众、福特等车企频繁传出销量下滑、裁员关厂的消息,曾经辉煌的光芒逐渐黯淡。
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尽快适应电动化趋势,才能决定未来车市的格局。未来的汽车市场将是“技术、品牌、客户体验”的多重博弈,而不仅仅是“燃油车 vs 电动车”的简单对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