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现在网上关于汽车智能化的话题,热度是一波又一波,仿佛谁家不来点“科技大礼包”,就不好意思和消费者打招呼了,咱今天就拿全新一代速腾L说事,毕竟这车最近可是风头正劲,手握“德系品质”和智能配置,横扫A+级轿车市场,人气杠杠的。
原来速腾家族已经混迹汽车江湖十九年了,累计销售接近430万台,这数字有点像老字号餐厅门口的招牌,“您瞧,这么多年这么多人都说好,不来试试是不是亏了”,不过话说回来,想要这么长时间都能立得住、站得稳,靠的不单是情怀,质量和可靠性才是真杀手锏。
速腾L的测试环节,听着比高考还魔鬼,什么高寒极限、酷暑炙烤、暴雨冲击,一圈下来,感觉比“硬核咖啡”还硬核,甚至模拟降雨量要比中国大部分城市全年雨水还要多两倍,冷冻实验也不马虎,直接拿2毫米厚冰层来验证车子的各种弹性和灵活性,让那些说“质量没保障”的唱衰者也有点无言以对。
其实咱们普通人买车,多半也没打算去北极或是撒哈拉冲刺,但谁不想每天开个稳当、省心、安全的车呢?说白了,这些测试流程,说是为了应对极端情况,但反手也就是在替大家检查“底子”牢不牢,毕竟日常中大多数问题都是由小细节引发的,速腾这点还挺厚道,有种妈妈给你“缝好补丁”的安全感。
再看安全性,速腾L车身结构采用了笼式设计,这词听起来有点像铁娃娃在身边护着你,关键是高强钢的用量直接上了个狠数,超过八成,热成型钢又占了28%,遇到磕碰时能充分把能量分散掉,理论上说,坐里面不管外面多闹腾,基本就稳得很。
但说到底,现在车市竞争不光拼硬件了,智能化也要在线,否则年轻人根本就不搭理。这年头,谁手机不连个车机,谁还敢在朋友面前炫酷?速腾L搭载的IQ.Pilot加强驾驶辅助系统,支持端到端高速NOA——这翻译一下就是高阶智能领航功能,不仅全覆盖城市大部分路况,高速也不在话下,小到上下匝道、应付红绿灯启停,大到识别加塞、三轮车、锥桶这样中国特色路障,它都能从容搞定。
说实话,这些功能看上去像是把一群老司机的技能打包塞进了芯片里,长途驾驶不用再担心犯困,自动跟车、自适应巡航不是梦,车子一开就是省心模式,感觉跟逛超市一样轻松。
还有泊车辅助,IPA和RPA两个系统双剑合璧,听名字有点像什么黄金魔法组合,但其实很实在,前者可以通过12颗超声波雷达智能识别车位,自动完成各种复杂动作,后者则直接“无线遥控”——手机操作,不需要自己上车,就能把车停得服服帖帖,再也不怕遇到那种“停车堪比玩俄罗斯方块”的尴尬场景了。
座舱部分说实话也是一大亮点,有三块屏幕组成的交互空间,说起来好像把工作区、娱乐区和驾驶区合三为一,中控大屏配2K分辨率,AR抗反射涂层和低蓝光技术也是很贴心,毕竟现在谁眼睛都经不起折腾,全液晶仪表加AR导航,信息直观不乱,HUD系统把重要提示直接投在挡风玻璃上,不用低头检查,视线始终在前方,这操作就像戴了个高科技眼镜,有种“未来驾驶”既视感。
细致到车机芯片都选了高通8155,还有Linux+Android双系统,处理速度跟手机差不多,“卡顿”这事基本告别了。科大讯飞语音助手上手就会,不管是普通话还是各种方言,四川话、粤语都照单全收,想要导航、音乐还是调节空调,喊几句全自动搞定,不用来回按键操作,科技感拉满。
新加入的华为HiCar功能也是一大卖点,“无缝流转”这个说法有点像手机和车机之间直接牵线搭桥,不光能顺畅切换应用,还能用语音操控,开车干啥都不用低头,安全和便利度直接起飞,有种“开车像用手机”那种沉浸感。
动力系统就更不用多说了,1.5TEvo2发动机最大输出能到118千瓦,扭矩250牛米,这些专业数值听着高大上,但实际开起来给你的体感就是“嗖——”一下就上去了,涡轮增压技术让低速中速响应都很快,有点像小猎豹起步就撒丫子跑的感觉,油耗还能控制在百公里5.55升,动力和经济性兼得,对花钱精打细算的人来说,绝对是加分项。
让人满意的还有悬架结构,前麦弗逊加后多连杆独立悬架,实际路感经过精细调校,能有效过滤掉路面各种颠簸,开起来既有操控的爽快,也不至于让乘客“坐过山车”,舒适性和运动感之间找到平衡,算是血统里既有德系的严谨也有些许运动的影子。
不得不承认,集合德系品质和智能科技于一身的速腾L,各种功能搭配得可以说是“拳拳到肉”,对用户来说更像是买了个能懂你、会照顾你的高情商朋友。难怪市场反响热烈,老用户继续捧场,新用户也愿意为它买单,仿佛各年龄层的需求都被一网打尽,这种玩法只怕是要逼得同级对手使出浑身解数才能狙击得动。
不过话说回来,速腾L的这些“黑科技”和硬核设计,真能长久保持优势吗?要知道现在每隔几个月就有新车型杀出来,配置、造型、智能体验都在升级,“不进则退”是汽车圈的硬道理。速腾L靠着悠久的历史和大规模用户基础,确实有底气,但面对市场变化,速度和创新依旧不能懈怠。
有意思的是,智能化已然成了燃油车新的卖点,以前大家都觉得智能系统都是电车的专属,现在燃油车也掺和进来,健身,踢球,打电竞,统统不能输。相信再过几年,谁家轿车没搭几个大屏、语音控制、手机互联,都得被网友喊“out”。
但智能化烧钱也快,芯片、软件、语音、互联,差一个都不行,竞争压力和用户口味都在飞速变化,车厂每年要靠新功能抢热度。速腾L这次算是追到浪尖儿了,车机流畅、语音灵敏、泊车轻松,手机互联也是“狠”,只是这些功能还得用户自己多试、多体验,真正用起来省不省心,是不是有“一站式智能管家”的感觉,还需要更多时间和实际反馈来证实。
觉得现在买车,除了考虑动力、空间、安全,智能体验都成了“硬通货”。你说现在年轻人谁还愿意去用手慢慢调收音机?要么一口气喊出来,要么手指头一划,音乐导航空调分分钟搞定,“懒人式”体验不光图方便,还能给生活添点仪式感,速腾L这点真挺懂人心。
很多老车主的反馈是,智能驾驶、泊车系统确实能减少很多繁琐操作,尤其新司机或者女性用户,把“停车难”变成“停车快”,反而提升了用车幸福感。再看安全层面,高强钢、耐久试验这些指标,把大家可能遇到的坏天气、恶路况都提前挡在门外,日常用车其实就像背后有个老司机保驾护航。
但汽车圈一直是内卷现场,今天你是头牌,明天说不准谁家又出了个大招,速腾L有底子,但素质和创新还得继续跟进,不能只吃老本。归根到底,能不能一直被认可,还要看长期的使用表现和用户口碑,谁都不喜欢买了新车才发现“雷同拼装”。
就像那句老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速腾家族十九年风雨兼程,这新一代速腾L又注入了一股潮流科技力量,焕发了第二春。但好车也得有人开,真正的体验藏在每次踩油门、每次泊车、每次点歌调空调之间,说太多不如自己试试。
你怎么看当下轿车智能化进阶,是“真香”还是“虚火”?速腾L这样“双核玩家”能成为你的心头好不?说说你的真实体验吧。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