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烧钱都能把中国车企烧死! ”这句话不是狂妄,是起亚真敢这么干,已经动手了。
今年年初,起亚中国高管一句话,直接把整个中国汽车圈炸懵了。 当时很多人笑他疯了,觉得这是韩系车在中国节节败退后的嘴硬。 可现在回头看看,人家不是在放狠话,是在放信号弹。 起亚2024年全球卖了309万辆车,在北美、欧洲这些老牌汽车市场稳稳站在第一梯队。 人家根本不靠中国市场活着,全球市场赚的钱,足够拿来在中国市场“烧”。 这不是赌气,是战略。
起亚在中国市场过去几年有点水土不服。 设计跟不上中国年轻人审美,配置拼不过国产车,智能化更是被甩开几条街。 人家没躺平,而是直接掀桌子重来。 2026年前,起亚要在中国一口气推出三款全新车型,全部针对新能源市场。 不是随便改改外观加块电池那种,是真正从底层架构开始,为中国用户重新设计。 燃油车继续升级,纯电车型精准对标主流国产爆款,混动技术填补市场空白三线齐发,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起亚现在彻底放下“国际大牌”的架子,开始向中国公司“拜师”。 和华为谈智驾方案,和小米聊生态互联,找宁德时代要最新电池,跟百度合作车机系统。 以前是“全球车型,中国适配”,现在是“中国需求,全球首发”。 方向盘按键布局按中国人手型重新设计,车机菜单逻辑按中国用户习惯调整,甚至连语音助手的唤醒词都专门录了带口音的版本。 这不是简单的本土化,是彻底的“中国化再造”。
渠道玩法更是让新势力车企看了直呼内行。 当蔚来、小鹏、理想还在一二线城市商场里开玻璃盒子体验店时,起亚已经悄悄和京东养车、天猫养车签了战略合作。 不是挂个名,是真的把售后网络铺到三四线城市甚至县城。 很多国产新能源车卖到下沉市场,车主最头疼的就是保养维修要去百公里外的省会城市。 起亚直接借力京东天猫在全国几万家社区门店,把保养、快修、钣喷这些服务送到家门口。 不比谁门店装修得高级,比谁服务网点离用户更近。
起亚现在卖车的方式也很有意思。 线上直播间直接对标国产主播,销售顾问穿休闲装讲段子,价格当场砍,赠品当场送,连金融方案都做成选择题让观众投票。 线下门店取消传统销售顾问“贴身服务”,改成自助体验+线上预约顾问制,年轻人自己逛,有问题扫码呼叫专属顾问,不喜欢被打扰的购车体验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以前韩系车给人的印象是“销售太热情,让人有压力”,现在直接反其道而行。
产品命名也彻底抛弃了过去那种拗口的英文代号。 新车型直接用中文命名,什么“星跃”“云驰”“极光”,听着就像国产车,设计语言又保留了起亚全球化的犀利线条。 配置表不再玩“高低配文字游戏”,直接分“基础版、智能版、旗舰版”,每个版本把核心差异点用大字标出来,选配包也做成“家庭包”“性能包”“科技包”这种傻瓜式选项。 消费者不用再研究半天配置表,看名字就知道哪个适合自己。
起亚现在连广告都不按传统套路出牌。 不请流量明星站台,而是找汽车垂类博主做“拆车对比”,把自家车型和同价位国产车放在一起,从底盘用料、隔音材料、电池防护结构这些消费者平时看不到的地方直接开拆。 直播间里销售顾问被允许说“这款车不如某某品牌在某某方面”,紧接着就会解释“为什么我们选择这样做,以及在哪些地方我们做得更好”。 这种坦诚反而让很多消费者觉得可信。
在价格策略上,起亚玩的是“明降暗补”。 官方指导价看着和国产车差不多,终端门店直接给三年免费保养、终身道路救援、充电桩免费送装这些实打实的权益。 不跟你玩“先涨价再打折”的套路,所有优惠一次性给到位,合同写清楚,提车时当场兑现。 很多消费者反映,买起亚的过程比买某些国产新势力“清爽”得多,没有套路,没有等待,没有临时加价。
起亚现在的用户运营也很接地气。 车主APP里不搞花里胡哨的社区和积分商城,核心功能就三个:一键预约保养、实时查看维修进度、在线联系专属客服。 客服不是机器人,是真人在工作时间秒回,节假日也有值班人员。 很多车主说,有问题打APP客服,比打某些国产车的400电话还管用。 起亚还搞了个“车主建议直通车”,每个月选10条用户建议直接提交给韩国总部产品部门,被采纳的建议会给车主发奖金和限量版车模。
在技术宣传上,起亚不再强调“全球领先”“百年技术”,而是直接说“针对中国路况优化”。 比如悬挂调校专门针对国内常见的减速带和破损路面,电池温控系统针对中国南北温差大的特点做标定,甚至连车漆都针对中国城市的雾霾和酸雨环境增加了一层防护涂层。 每一项技术改进都配上实测视频和数据对比,让消费者看得懂、信得过。
起亚现在的市场动作,完全不像一个“外来品牌”,反而像一个深谙中国消费者心理的本土玩家。 从产品设计到渠道布局,从营销话术到售后服务,每一个环节都在解决中国用户的真实痛点。 那句“烧钱烧死中国车企”的狠话,现在看来不是狂妄,而是一个全球巨头认真起来的宣言。 人家真有这个资本,也有这个决心,在中国市场打一场翻身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