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开大众朗逸,再试长安逸动,三大差距让我彻底明白了!

现在咱们老百姓过日子,手里攒下个八万、十万块钱想买辆车,确实是个挺让人头疼的事。

走进汽车市场一看,一边是挂着合资品牌车标,听着就让人放心的老牌选手,比如大众朗逸;另一边是咱们自己国家的品牌,配置高得吓人,样子也越来越好看,比如长安逸动。

这就好比咱们去吃饭,一家是开了几十年的老字号,味道稳定但菜式万年不变;另一家是新开的网红餐厅,装修新潮,菜品花样多,用料也足。

到底该选哪个,很多人心里都得打个鼓。

先开大众朗逸,再试长安逸动,三大差距让我彻底明白了!-有驾

今天,咱们就拿这两款价格差不多的车——大众朗逸新锐和长安逸动PLUS,放在一起好好聊聊,看看这合资和国产之间,到底有哪些实实在在的区别。

咱们先从最直观的地方说起,就是车子的大小和里面的空间。

中国人买车,对空间的需求是刻在骨子里的。

车子不光是自己开的代步工具,更多时候,它承载的是一个家。

周末要带孩子父母出门,逢年过节要回老家,后备箱里塞的都是对家人的爱。

空间要是小了,这份温馨和便利就要大打折扣。

从数据上看,长安逸动PLUS的车身长度超过了4米7,宽度超过了1米8,而轴距,这个直接关系到后排腿部空间的关键数字,达到了2米7。

相比之下,朗逸新锐在这些尺寸上都要小一圈。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可能没什么感觉,我们把它换成生活场景。

先开大众朗逸,再试长安逸动,三大差距让我彻底明白了!-有驾

你想象一下,后排坐上三个成年人,如果是逸动,大家虽然算不上特别宽敞,但至少都能坐得安安稳稳,腿脚也有地方放。

但如果换成朗逸,那可能就是三个人肩膀挤着肩膀,膝盖顶着前排座椅,长途旅行下来,肯定会觉得憋屈。

这种差距,在过年回家装年货的时候就更明显了。

逸动的后备箱能轻轻松松吞下两三个大行李箱外加一堆土特产,而朗逸可能就得精打细算,有些东西甚至要放到后排座位上。

所以单从空间实用性这个角度看,长安逸动确实给得更足,更能满足中国家庭对“大车”的偏好。

接下来我们再聊聊开起来的感觉,也就是动力。

如果说空间是房子的面积,那动力就是房子的层高,直接影响你住得舒不舒坦。

尤其是在城市里开车,红绿灯起步、高架上并线,动力够不够用,直接关系到驾驶的信心和从容。

长安逸动用的是一台1.4升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能输出160马力的动力。

先开大众朗逸,再试长安逸动,三大差距让我彻底明白了!-有驾

这个“涡轮增压”就像是给发动机加了个鼓风机,能在需要的时候压进去更多空气,让燃油烧得更猛,力气自然就更大。

所以开着逸动,在市区里跟车会很轻松,绿灯亮起时轻踩油门就能迅速跟上车流,不会有那种干吼不走的感觉。

上了高速,需要超车的时候,深踩一脚油门,动力储备很足,整个超车过程干净利落。

反观大众朗逸新锐,它用的是一台1.5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马力是110匹。

所谓“自然吸气”,就是发动机自己吸多少空气算多少,性格比较温和。

这套动力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平顺、可靠,但缺点就是爆发力不强。

开起来的感觉就是不紧不慢,非常佛系。

如果你是个急性子,或者经常需要在高速上快速超车,那朗逸的动力可能会让你觉得有点力不从心,油门踩到底了,车速还是慢悠悠地往上爬。

更有意思的一点是油耗,按我们过去的理解,动力强的车肯定更费油。

先开大众朗逸,再试长安逸动,三大差距让我彻底明白了!-有驾

但现在技术进步了,这个观念得改改。

根据很多车主的实际反馈,逸动这台动力更强的1.4T发动机,百公里综合油耗甚至能比朗逸的1.5L还要低一些。

这背后就是发动机技术的代差,咱们国产的发动机在燃烧效率、热管理这些核心技术上已经追上来了,做到了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吃得少。

最后,我们坐进车里,看看内饰和配置。

这个环节的对比,差距可以说是最悬殊的,感觉就像是智能手机和老式功能机的区别。

一坐进长安逸动,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那个由液晶仪表盘和中控大屏幕连在一起的“双联屏”,科技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车机系统反应很快,能语音控制导航、听歌、开关空调,还能连接手机网络。

更实用的是,它配备了360度全景影像,车身周围的情况在屏幕上一目了然,对于新手司机或者是在狭窄的地方停车、会车,这个功能简直是救星。

像什么L2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能在高速上帮你保持车道、自动跟车,大大减轻长途驾驶的疲劳感。

先开大众朗逸,再试长安逸动,三大差距让我彻底明白了!-有驾

这些在过去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合资车上才有的配置,现在逸动都给你配齐了。

然后我们再换到大众朗逸的车里,会发现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中控台是大面积的硬塑料,设计风格非常简洁,或者说有些朴素。

中控屏幕尺寸不大,操作起来的反应速度也谈不上快。

虽然那些空调旋钮的阻尼手感确实很“德系”,很有质感,但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切以实用为主,没有什么花哨的东西。

像自动空调、后排出风口这些非常实用的舒适性配置,在朗逸新锐上是没有的。

这反映出两种完全不同的造车理念。

大众的理念是,在这个价位,我给你一个可靠耐用的发动机、变速箱和扎实的底盘,这就够了,其他的舒适和科技配置能省就省。

而长安则认为,现在的消费者不仅需要车子好开耐用,更需要好的体验,科技感、舒适性同样重要,所以它愿意把成本花在这些消费者每天都能接触到、感受到的地方。

先开大众朗逸,再试长安逸动,三大差距让我彻底明白了!-有驾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大众朗逸。

它能卖这么多年,成为“神车”,自然有它的道理。

大众这个品牌在国内几十年的经营,积累了深厚的口碑和品牌价值,很多人买它就是图个心安。

它的底盘调校确实有功力,开起来感觉很整、很稳,过弯的时候能给人很强的信心。

而且它的保有量巨大,意味着维修保养非常方便,配件也便宜,随便一个修理厂都能搞定。

对于那些对新科技不感冒,就想买一辆省心、皮实、耐用的代步工具的消费者来说,朗逸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问题在于,时代在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变化。

当一款国产车,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能在空间、动力、配置这些核心体验上,提供多得多的价值时,那个曾经光芒万丈的合资车标,份量似乎就没那么重了。

过去我们说“品牌溢价”,是因为我们相信合资品牌在技术和品质上有我们看不到的优势。

但现在,当国产车的技术和品质已经迎头赶上,甚至在很多方面实现了超越,我们就要重新思考一下,这笔“溢价”到底还值不值得付。

花自己的辛苦钱,是买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标签,还是买一堆实实在在的、能提升日常用车幸福感的配置和性能,这确实是摆在今天每一个普通购车者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