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新能源车依然占据C位,特别是10-20万的主流家用车市场,插混车型对燃油车的替代势头愈发明显。
不过有个现象挺有意思——以往燃油车中高配才有的四驱系统,在新能源时代反而成了稀罕物。
是家用车不需要四驱?
还是用户不在乎这个配置?
长城汽车用二代哈弗枭龙MAX给出了答案:全系标配电动四驱,直接把"新能源时代家庭用户全面进入四驱时代"的口号喊出来了。这波操作背后藏着怎样的考量?咱们不妨从普通用户最关心的角度来唠唠。
先说动力操控这事儿。现在路上跑的新能源车,加速快倒是常态,但开起来总感觉少了点"人车合一"的踏实感。二代枭龙MAX搭载的第二代Hi4技术倒是有点意思,前桥P2电机既能发电又能驱动,后桥150kW的P4电机专门负责爆发力。实测时在高速上超车,120km/h时速下深踩油门,前后电机加上发动机三股劲儿一起上,推背感来得又猛又稳。最让人惊喜的是馈电状态下的表现,发动机直驱车轮的设计彻底杜绝了失速风险,雨天雪地也能保持稳定的动力输出。这种"全场景无焦虑"的驾驶体验,可比某些两驱车动不动就电量告急强太多了。
说到安全,老一辈人常说"四驱是保命配置"这话真不假。去年冬天在东北出差,亲眼见过两驱新能源车在冰雪路面打滑漂移的惊险场面。二代枭龙MAX的Hi4系统这时候就显出本事了——纯电四驱、混动四驱、馈电四驱三种模式随时切换,遇到湿滑路面时扭矩分配系统能在10毫秒内完成动力调整。官方数据说冰雪路面的防滑能力提升了6.5%,模式切换速度快了25%。这就好比给车子装了双保险,既不用像传统四驱那样娇贵,又能像ESP那样关键时刻拉一把。难怪长城老总魏建军说"安全就是最大的豪华",这种把安全刻进DNA的设计思路,确实戳中了家庭用户的痛点。
能耗表现更是让人大跌眼镜。按常理说四驱系统肯定费油,但实测馈电油耗居然能压到3.93L/100km,高速上还能保持4.2L的水平。秘诀就在那台高智商的2挡DHT变速箱,高速巡航时发动机转速控制在合理区间,既降低了噪音震动,又给电池充电蓄能。城市通勤纯电优先的策略更聪明,165km的CLTC续航够上下班一周,实测每公里成本才4分钱。对比同级别的宋PLUS DM-i,人家两驱版馈电油耗都要4.5L往上,枭龙MAX这波操作算是把"鱼和熊掌兼得"变成了现实。
不过最让笔者心动的是这车的全能属性。周末带家人去露营,28处储物空间+1366L后备箱能塞下全套装备;60%的爬坡能力配上沙地/泥地模式,轻度越野也不在话下。特别是那个悬浮式车顶设计,把B/C/D柱都藏起来,视觉重心压低不说,空气动力学套件还让风阻系数降到了0.028。要说缺点的话,可能就是配置太丰富有点选择困难——高配的Coffee Pilot Plus智驾系统能跨层自动泊车,座椅通风加热按摩样样齐全,14.6英寸中控屏集成了18项辅助功能,新手司机怕是要对着屏幕研究半天。
不过市场从来都是要靠实力说话。对比宋PLUS DM-i动辄15万+的起售价,枭龙MAX限时价11.68万起直接让四驱门槛腰斩。更狠的是全系标配四驱,不像某些品牌玩"高配游戏"。从4S店反馈来看,现在订车等车周期要两个月起步,可见市场热度有多高。有车主算过账:省下的油费够每年多跑趟长途,多出来的安全配置关键时刻能救命,这些账可比参数表上的数字实在多了。
说到底,新能源车发展到今天,用户早就不满足于简单的"能开"。二代枭龙MAX这种把四驱、能耗、智能全都要的打法,恰恰戳中了家庭用户既要实用又要品质的深层需求。就像网友说的:"以前觉得四驱是面子,现在才知道是里子。"不知道各位看官怎么看?要是换作你,会为了四驱多花这几万块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