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说这年头,连汽车巨头都扛不住了?最近日产汽车的事儿可真是闹得沸沸扬扬。他们不光把总部大楼给卖了,还亏了老多钱,裁员关厂一套组合拳下来,看得人心里直打鼓。咱们普通人买车、用车,这不就跟咱也有关系吗?万一哪天4S店关门了,维修保养找谁去?别急,今天咱就唠唠这事儿,保准让你看得明白。
先说这卖楼的事儿吧。日产在11月初宣布,要把横滨的总部大楼和地皮卖了,价格是97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大概45亿元。卖了以后呢,日产还得租回来用,听着就挺憋屈的。说白了,这就是缺钱缺到份儿上了,只能靠卖房产来回血。这笔买卖能给日产带来739亿日元的利润,算进财报里充充门面。可你说,一个大公司混到卖总部的地步,是不是有点惨?这就像咱们普通人急用钱,把房子抵押了似的,表面上看是解决了燃眉之急,可长远来说,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更糟心的是日产的财务数据。2025财年上半年的报表显示,他们净亏损了2219亿日元,差不多103亿元人民币。要知道,去年同期还赚了192亿日元呢,这一来一回差了多少?简直是天上地下。销售额也跌了6.8%,降到5.5786万亿日元;连主营业务利润都从赚329亿日元变成亏276亿日元。说白了,就是车卖不动了,钱也挣不着了。美国那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光这一项就让日产多掏了1497亿日元,真是雪上加霜。你说现在全球经济都不景气,关税一加,成本上去,车价要是涨了,咱们消费者不得多花钱?这不就跟咱钱包挂钩了嘛。
销量方面,日产在全球主要市场全线下滑,看得人直摇头。中国市场最惨,降了17.6%;日本本土也不行了,跌16.5%到18.6万辆;就连以前优势明显的美国市场,也小幅下滑到44.5万辆。整体销量降了7.3%,才148万辆。数据显示,日产的工厂运转率低得可怜——美国57.7%,中国45.3%,日本56.7%,都远低于行业80%的盈亏平衡点。这意思就是说,工厂开工不足,工人没事干,成本还高,能不亏吗?咱们想想,要是你开个厂子,机器老闲着,租金工资照付,早晚得黄。日产现在就这样,产能过剩,车造多了卖不掉,库存压得喘不过气。
为啥会这样呢?说起来,日产可不是一夜之间垮的。他们家的电动车,本来挺超前的,2010年就推出了聆风,算是行业先锋。可后来电动车火了,他们反倒犹豫了,没敢大力投钱研发,结果被比亚迪、特斯拉这些后起之秀超过去了。在北美市场,日产死守着燃油车和纯电车,没及时推混动车型,结果丰田、本田靠混动抢了不少份额。中国市场更典型,奇骏车系换成三缸发动机,消费者不买账,销量从17.5万辆暴跌到7.1万辆。虽然后来换回四缸,可市场早变天了,国产车崛起,日产再想翻身,难喽。这些决策失误,说白了就是没跟上时代,就像咱们用手机,老款不更新系统,用着用着就卡了,谁还愿意买?
为了自救,日产可是下了狠手。他们计划在全球裁员超过2万人,相当于员工总数的15%,还打算把工厂从17家砍到10家,产能降到250万辆。社长伊万·埃斯皮诺萨说,这是“Re:Nissan”计划的一部分,目标省下5000亿日元成本。裁员这事儿,听着就让人揪心。你想啊,2万多人失业,家庭生活咋办?这不光影响日本,全球工厂都可能波及。咱们普通人里,说不定有亲戚朋友在汽车行业干,万一被裁了,找工作得多难?另外,日产还跟本田谈过合并,可没谈成,现在只能自己硬扛。不过,他们没放弃合作,可能以后会联手搞项目。
最让人意外的是,日产居然把目光转向了中国。他们计划在2026年底前,在中国投100亿人民币,专门研发电车,还和东风汽车搞了新合资公司,经营28年。日产的人说,他们在学中国供应商的法子,比如用标准件和设计师紧密合作。这招挺聪明的,中国电动车市场现在火爆,日产要是能借力打力,说不定能扳回一局。可你说,一个日本巨头跑来中国投钱,是不是说明咱们国内市场真香?以后买车,可能更多国产和合资车可选,价格说不定更实惠。
网友对这事儿反应可大了。有人在网上吐槽:“日产以前多风光啊,现在卖楼裁员,感觉像看一部商战大片。”还有人说:“车市这么卷,日产要是倒了,咱们修车找谁?配件会不会涨价?”更有人担心就业:“裁员这么多,全球经济都不好,咱们普通人找工作更难了。”反正,各种评论炸锅,大家都觉得这事儿不光关系车企,还牵扯到日常生活。你说,万一日产真撑不住,二手车贬值、维修麻烦,咱们车主不得头疼?
总之,日产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断臂求生。卖楼、裁员、关厂,都是为了活下去。可未来咋样,谁也说不好。他们能不能靠中国市场翻身?电动车能不能追上来?这些问题,现在都没答案。但咱们可以多关注关注,毕竟车市一动荡,咱们买车、用车都可能受影响。你说是不是?欢迎在评论区唠唠你的看法,一起看看这出戏咋收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