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江湖最近波澜诡谲,彼端是比亚迪扶摇直上,恨不得每日翻新进度条;这厢,长城汽车亮出了四月战绩,10万出头,同比攀升5.55%,瞧着倒也过得去。可要是拿比亚迪那38万的成绩单,再比比吉利的23.4万,这落差,啧,实在扎眼。
长城也没蛰着,哈弗H6仍是镇宅之宝,扛了5万多份额,二代哈弗枭龙MAX甫一亮相,24小时便斩获1万6千多订单,似乎瞥见了黎明的曙光。坦克品牌也在硬派越野圈混得有声有色,WEY牌也算扎下了营盘。可欧拉呢?这寒碜的销量,不禁让人嘀咕,莫非要呜呼哀哉?
长城炮倒依旧给力,皮卡销量连庄26年桂冠,这“国货之光”的金字招牌可不是浪得虚名。新能源这块,占比也抬升到了28.8%,外销亦是捷报频传。
只是,这内销数据,刨去出口,只剩6万多辆了,这存在感,委实有些式微。
然则,问题也来了,长城汽车,明明在各路细分赛道都铆足了劲,缘何整体销量还是与头部玩家龃龉这般巨大?
当我们惯性地将矛头指向“新能源换挡不够迅捷”时,是否忽略了冰山之下的暗流涌动?
一个可能的注脚是,长城的产品线,是否铺陈得过于冗杂了?哈弗、WEY、欧拉、坦克、长城炮,每个牌子都有自个儿的调性,可似乎每一个都未能臻至化境。如同一个班级,每个学子都还算优秀,可偏生就没一个能染指年级魁首。
反观比亚迪,即便车型繁多,DM-i技术硬是闯出了名堂,提起新能源,大家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比亚迪。这份聚焦,长城似乎阙如。
再来说说坦克品牌。坦克300一度炙手可热,可如今销量也现颓势。个中缘由,既有市场肉搏的成分,比亚迪方程豹也在蚕食份额;也有受众尝鲜感消退的因素。更为关键的是,坦克300的走红,很大程度上仰仗“情怀”与“个性”,可情怀这玩意儿,消耗起来也快。如何将情怀转化为持续的买单力,实乃一道考题。
再说WEY牌,起初标榜高端,妄图与合资列强扳扳手腕。可现如今呢?销量只能说聊胜于无。和比亚迪的腾势一较,差距便更显锋芒。WEY牌的困局,或许在于“高端”这杆大旗,未能真正撩拨起消费者的心弦。高端不单单是价格高企,更要有品牌底蕴与独一无二的体验。这方面,WEY牌尚有漫漫长途要跋涉。
还有欧拉,靠着“女性专属”的概念曾风靡一时,可现下却面临被市场扫地出门的险境。单单这个数字,4月销量同比暴跌61.7%,便足以佐证问题的严峻性。欧拉的症结,或在于过分强调“女性”这个标签,反倒掣肘了自身的发展。再者,产品本身缺乏记忆点,也难以俘获消费者芳心。
长城汽车也并非毫无可圈可点之处。新能源车型占比的攀升,昭示着转型正在进行;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逾越26%,昭示着品牌向上之路初见成效;方盒子车型的畅销,昭示着产品策略尚有独到之处。
归根结底,长城汽车的挑战,在于如何在细分赛道做到执牛耳者,如何打造真正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如何更精准地把脉市场风向。
正如伊始所言,长城汽车的4月销量,同比增长了5.55%。这份增长,既是芒刺在背的紧迫感,亦是砥砺前行的动力源泉。紧迫感在于,竞争对手都在加足马力,不进则退;动力源泉在于,长城汽车尚有巨大的潜力亟待开掘。
长城汽车,共勉吧!毕竟,谁也不愿目睹“国货之光”黯淡失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