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了! 燃油车价格彻底崩盘,最高降幅52%! 合资品牌集体“大跳水”,日系德系都撑不住了。 轩逸跌破6万,雅阁猛降6.8万,奥迪A4L直接优惠18万。 这不是清库存,这是彻彻底底的价格地震!
现在走进任何一家燃油车4S店,销售都会给你一个过去无法想象的价格。 捷豹XEL官方指导价三十多万,现在终端优惠17万元,相当于直接打了对折。 奔驰A级更是价格惨遭腰斩,让很多刚原价购车的老车主直呼心痛。
别以为这只是豪华品牌在甩卖。 日产轩逸这款常年销量冠军,已经直接把门槛拉低到5.98万元。 想象一下,六七万块钱就能开走一辆全新的合资家轿,这在去年还是不可能的事情。 朗逸也不甘示弱,终端让利4.5万元,入门级价格来到6万多区间。
别克4S店的销售透露,威朗现在能优惠6万元,相当于原价的47%。 君威只要10万出头就能拿下,这价格以前只能买辆小型车。 美系品牌这次是真的拼了,凯迪拉克CT5直接降价8.3万元,让二线豪华品牌阵营彻底乱套。
韩系现代也加入战局。 途胜优惠6.3万元,降幅39%。 伊兰特降幅35%,性价比突然变得突出起来。 就连以往价格坚挺的日系品牌也扛不住了,雅阁降6.8万,凯美瑞降4.9万,天籁降幅达到32%。
豪华品牌降价最狠。 奥迪A4L优惠18.38万元,相当于打了五折。 沃尔沃S60、奔驰C级这些热门车型,优惠幅度都超过了10万元。 最夸张的是奔驰S级PHEV,一口气降了40.2万元,这都够再买一辆豪华车了。
自主品牌虽然降幅相对较小,也在跟进。 荣威i5降幅36%,长安逸动终端让利3.3万元,降幅达45%。 红旗H5和H6分别降价4.5万和5万元,保持着不错的性价比优势。
这次价格战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太过激烈。 新能源车近几年发展迅猛,技术不断进步,续航里程增长,充电更加方便,还节能环保。 大量消费者被新能源车吸引,燃油车市场份额被严重挤压。
国内自主品牌不断崛起,性价比越来越高。 比亚迪、吉利、长安这些品牌的产品力越来越强,配置丰富价格实在,合资车以往依赖的品牌优势难以维持。 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合资品牌只能通过降价来争夺客户。
库存压力也是降价的重要原因。 全国汽车产量持续增长,销售环比基本不涨,导致库存堆积。 8月燃油车库存系数高达2.1,远高于1.5的警戒线。 经销商面临着巨大的库存压力,为了清理库存,回笼资金,不得不大幅降价促销。
消费者对这次降价反应热烈。 许多原本计划购买二手车的消费者转向新车市场,一些新车的价格已经与二手车价格相差无几。 某东风日产经销商表示,每天来看轩逸的顾客比上个月多了三成,都是被5.98万的价格吸引来的。
北京某大众4S店的销售经理说,朗逸新锐裸车价7.3万元,目前现金优惠在1.5万元左右,加上购置税、保险等,最终落地价8万元出头。 这个价格让很多原本考虑国产车的消费者转而选择合资品牌。
东风本田经销商透露,9月初厂家刚刚对第十一代新思域调价,目前起售价8.99万元,叠加置换补贴后低至7.49万元。 这个价格已经接近成本价,经销商基本是在亏本卖车,只为完成厂家下达的销售任务。
豪华品牌4S店更是人满为患。 北京一家奥迪4S店的销售表示,周末来看车的人比平时多了五倍,都是冲着A4L和A6L的巨额优惠来的。 A6L现在仅需28万多,这个价格以前只能买到A4L。
二手车商面临巨大压力。 某二手车市场负责人表示,新车价格暴跌导致二手车行情混乱,很多收来的车现在卖不出去,只能亏本处理。 是车龄较新的准新车,价格倒挂现象严重。
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这次降价潮覆盖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见。 从几万元的入门家轿到上百万元的豪华车,全部参与其中。 合资品牌成为降价主力军,是二线豪华品牌,降价幅度最为惊人。
某德系品牌4S店总经理表示,现在卖车根本不赚钱,全靠厂家返点和售后服务维持运营。 如果不跟着降价,销量就会暴跌,最终可能面临被厂家淘汰的风险。 这场价格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消费者购车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现在可能是购买燃油车的最佳时机。 是那些原本就打算购买燃油车的消费者,突然发现能够以预算买到更高级别的车型。
某美系品牌销售总监透露,现在来看车的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临时起意。 看到这么大的优惠力度,原本没有计划换车的人也心动不已。 是那些开了七八年老车的用户,置换需求被彻底激活。
金融方案也更加灵活。 零首付、低利率、长周期贷款等优惠政策层出不穷。 银行和金融机构也看好汽车消费市场,纷纷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信贷产品来刺激消费。
汽车零部件市场随之升温。 随着新车价格下降,购车人群增加,后续的保养、维修、改装等需求也将增长。 4S店售后部门业务量提升,部分门店甚至需要延长营业时间来接待客户。
保险行业也在调整策略。 新车价格下降导致保费相应调整,投保数量增加弥补了单笔保费的减少。 多家保险公司推出针对新购车用户的优惠保险套餐,争夺市场份额。
这次降价潮甚至影响了租车市场。 多家汽车租赁公司表示,正在考虑更新车队,现在采购新车的成本大幅降低。 预计未来几个月,租车价格也会随之调整,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二手车评估机构忙得不可开交。 很多车主想要趁着这波降价潮置换车辆,需要对自己的旧车进行估值。 新车降价太快,二手车估值体系受到冲击,评估师需要不断调整评估标准。
汽车媒体和导购平台的流量大幅增长。 消费者购车前要做更多功课,比较各车型的性价比。 某汽车垂直网站数据显示,9月以来,车型对比功能的访问量增长了200%,用户停留时间延长。
区域市场的反应各不相同。 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更高,燃油车降价幅度相对较小。 三四线城市则成为燃油车降价促销的主战场,经销商通过各种渠道吸引县域消费者前来购车。
这次降价潮中,不同车型级别的价格界限变得模糊。 原本10万元只能买A级车,现在可以买到B级车。 原本30万元的预算只能买普通品牌顶配车型,现在可以入手豪华品牌中级车。
汽车装饰和改装行业迎来商机。 新车价格降低,消费者更愿意花钱进行个性化装饰。 某汽车装饰店老板表示,最近贴膜、改装音响的客户增多,生意比去年同期好了三成。
驾校报名人数也有所增加。 价格下降降低了购车门槛,刺激了更多人学车。 多地驾校表示,9月以来报名学车的人数环比增长,预计年底前将迎来一波学车高峰。
汽车金融公司加班成为常态。 贷款购车的比例显著提升,金融专员需要处理更多的贷款申请。 某品牌金融部门负责人表示,现在平均每天处理的贷款申请量是平时的两倍还要多。
停车场和小区车位咨询量增加。 很多新购车用户开始担心停车问题,是老旧小区的居民。 北京某小区物业表示,最近咨询车位租赁和购买的电话增多,车位价格可能随之上涨。
自驾游相关产业受到带动。 租车平台数据显示,周末租车自驾游的订单量增长显著。 旅游景点周边的酒店和民宿也注意到,自驾前来游玩的客人比往年同期要多出不少。
汽车用品销量快速增长。 脚垫、坐垫、行车记录仪等汽车用品的电商销量上升。 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9月以来汽车用品类目销量同比增长150%,创下历史新高。
维修保养套餐热销。 4S店推出各种保养套餐吸引客户,预存费用享受折扣。 很多新车主趁着优惠购买长期保养套餐,锁定未来几年的养护成本。
车友群活跃度提升。 新购车用户加入各种车友群,交流购车经验和使用心得。 多个品牌车友群的管理员表示,最近申请入群的新车主数量大幅增加,群内讨论热度提升。
汽车贴膜店生意火爆。 很多新车主提车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爱车贴膜,既能防晒又能保护隐私。 某连锁贴膜店老板表示,最近门店都需要预约排队,师傅们从早忙到晚。
车载电子产品热销。 导航仪、车载充电器、手机支架等配件销量随之增长。 某汽车配件批发商表示,最近向4S店和汽车美容店供货的频率增加,库存周转加快。
汽车文化周边产品走俏。 品牌车标钥匙扣、车型模型、定制车牌架等周边产品受到新车主欢迎。 某汽车文创品牌创始人表示,9月以来销量翻倍增长,是热门车型的周边产品经常断货。
道路拥堵情况有所加剧。 多地交通管理部门数据显示,早晚高峰时段路面车流量增加。 是周末时段,出城方向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排队长度长于往年同期。
加油站优惠活动增多。 面对新增车辆,加油站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吸引客户。 办卡充值返现、指定日期折扣加油等活动层出不穷,竞争加剧。
洗车店排队成为常态。 随着新车增多,洗车生意好转。 多家洗车店表示,周末时段经常需要排队等候,甚至需要增加临时人手来应对客流增长。
汽车培训课程受到关注。 新手车主增多,驾驶培训、安全培训等课程报名人数增加。 某驾驶培训学校推出针对新手的专项课程,报名情况超出预期。
汽车自媒体流量暴涨。 抖音、快手等平台上汽车类内容浏览量大幅增长。 车型评测、购车攻略、价格分析等内容受到用户热烈关注,多个汽车自媒体账号粉丝量快速增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