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论坛聊汽车变革,北汽拼技术创新,用户需求成转型关键

说起这届泰达论坛,搞汽车的、关心行业的,估计都盯着这个场子。今年的气氛很容易总结成一句话:“汽车变天了,怎么玩接下来才是关键。”你会发现,如今这个汽车圈的变化,真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大家比的是“比大”,谁工厂多产能大,砸广告,堆销量。现在不行了,用户眼睛太亮,手里的钱越来越精打细算。有点本事没两下子真搞不出头,尤其是在电动、智能、网联这些新花头齐飞的时候,谁还指望靠当年的老套路吃老本?

我们先问个简单的事儿,为什么这两年技术在汽车里成了命根子?在新能源、智能驾驶这些热潮里,稍微慢一点步子都可能被人甩八条街。现在10万块以上的车,大部分都带L2级辅助驾驶,这不就是告诉大家:就连智能技术也不是豪门专属了,街车都得配。你要再墨迹,用户直接拿脚投票,一夜之间你那点“优势”啥也不是。到底怎么应对?最主要的,还是得狠下心改自个的体制,抓研发,把创新链条打通。这不是谁家一朝一夕拍拍脑袋就能做到的,得真金白银往里砸,还得舍得给机会、给舞台、给团队权力。不然就算钱砸进去了,如果流程、人、想法还跟以前一回事,那一帮工程师再牛也捣鼓不出来好东西。

北汽这几年在干啥?说白了就俩字:折腾!他们现在拼了命往上冲技术,动不动几十亿几百亿投进研发,队伍光做研发的就上万人。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你每天都能看到新东西冒出来,拉得上最潮的AI,玩得了最狠的电动黑科技,连氢能源重卡也开始捣鼓。光一个“十四五”期间,北汽自个儿就申请了一万多专利,还得过七次中国汽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都不是说说吓唬人的,是有人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杠杠”。

不过话说回头,技术飞不飞,最终还是得落到产品上。车不是给发烧友看的,是让人用的。老百姓买车,还是那句话,好用、靠谱、省心、价格能接受才行。技术再尖端,一上路问题一大堆,谁敢买?所以技术创新要服务于产品升级,而产品能不能成,关键还是得让用户满意。北汽就学精明了,从上到下搞“人人都是产品官”,就不信不了解用户。说白了,就是消费者哪不爽,哪用得别扭,就死磕哪,调研、测试、和用户做朋友,真把“声音”听进去。不敢说家家都能做到极致,但起码这态度摆在那。你看他们即将上的享界S9T、极狐T1、BJ30旅行家这些新车,一个个盯准了细分市场,一会儿“智能座舱”,一会儿“年轻人第一辆”,一会儿主打续航,反正目标明确,就是要拼出亮点。

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型,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多少品牌还活在“我造啥你买啥”老路子里,但现实却是,用户早就主导了局面。大家想想,为啥手机这些年百花齐放、迭代神速,很大原因也就是贴着用户需求上。这种思路放到车企里,就是“别光顾着自己嗨,用户要啥你就得做啥。”

说完产品,咱们再说生态。汽车已经不是靠单兵作战,闭门造车也赚不来份额了。更何况现在整个产业链盘根错节,一辆车成千上万个零件,智能化这么多新东西,还能单枪匹马搞定?所以北汽下决心开放合作,有事大家一起干,不攒私货。这几年北汽和华为整“享界”、跟博世做新能源卡车,找宁德时代、地平线这些“头部”公司联手,大家取长补短,挑战大一点的市场蛋糕。还有,像跟奔驰、现代玩深度合作,北汽这些年进步不少。人家学的不光是造车技术,管理、国际化运营、品牌塑造这一整套都在吸收。你别觉得这就是“打工仔”心态,其实现在全球都讲求协同作战,中国企业也开始认识到,这才是走出去的底气。

有句俗话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北汽这“三年跃升行动计划”,定的就是个“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2027年要卖到300万辆,自己品牌冲100万台,新能源要占到七成。想想这目标不小,但大伙想没想,这背后其实考验的是持续改革的决心。而且北汽不是光喊口号,搞“一主五化”,什么自主品牌、市场国际化、集团联动、数字化、低碳化,一环扣一环。要是干好了,以后北汽要真成了“百年品牌”,靠的绝不是一时运气,而是自个的进化能力和行业内的好口碑。

泰达论坛聊汽车变革,北汽拼技术创新,用户需求成转型关键-有驾
泰达论坛聊汽车变革,北汽拼技术创新,用户需求成转型关键-有驾

其实翻看中国汽车这几十年,谁能想到今天我们能和国际一线大牌正面对刚?过去你说中国品牌,谁信能出口能卖高价?现在情况变了,技术、产品、生态、合作,一步步都磨出来了。汽车产业没法“抄近道”,只有一茬茬人,把心血压在行业里,才能有现在的结果。今天的北汽,其实折射的就是中国汽车人的状态: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里,敢想、敢拼、敢突破,敢拿创新和协同做底色。以前讲汽车出口,是卖产品,现在中国品牌已经在讲“向上”,拼品牌、拼价值。

但还有一层值得我们深思——未来的变化还会有多快、多猛?今天敢喊“跃升”,明天是不是能连续破局?这不是提提口号就算完事,市场从不讲情面。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不能持续打造硬核产品,能不能一直保持学习姿态,能不能把用户的真实需求放进骨子里”。这一点,谁淤泥不拔出来,谁就必然会被淘汰。中国汽车现在需要的,恰恰是“愿意推倒重来”的魄力——既能在行业里谦虚做学生,又能站出来争头名。

所以回头看北汽在泰达论坛上的这些表态,既有信心,也有压力。三年跃升也好,一主五化也罢,这其实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缩影:在危机和机会并存的时刻,唯有不断创新、拥抱用户、开放协同,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未来。不然,产业转型升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摊子大了,事情就复杂,但归根结底,拼得就是一股“愿意变”的劲头。不仅老板要变,工程师要变,一线管理、售后、销售,全体都得同频共振。

泰达论坛聊汽车变革,北汽拼技术创新,用户需求成转型关键-有驾
泰达论坛聊汽车变革,北汽拼技术创新,用户需求成转型关键-有驾
泰达论坛聊汽车变革,北汽拼技术创新,用户需求成转型关键-有驾

最后我还想多说一点。你看中国汽车走到今天,北汽也好,比亚迪、吉利、长城、蔚小理也罢,背后的共性就是“自驱力”。行业内卷得厉害,活下来、跑得快不容易。大家必须冷静、务实,又要充满想象力和自信心。你说是不是?

要我总结,这场产业洗牌,有点像一场持久战。谁终场还站在场上,谁就是赢家。每一个今天活得风光的企业、品牌,如果满足现状,迟早会被后浪推倒。但只要始终紧跟变化、对用户死心塌地、对创新绝不打折——中国汽车,一定能闯出自己的新路。北汽“三年跃升”、一主五化,不只是一个国企的做法,更是所有中国车企未来的缩影和方向。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