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2025年7月这份最新的合资燃油车销量榜单,你是不是有种“冷风扑面”的感觉?本以为合资燃油车还撑得住场面,可一瞧数据,啧啧,这不是凉了半截嘛!原来大家熟悉的卡罗拉居然才混了个第21,榜上只有17款车冒过万,剩下的都在温饱线边缘徘徊,颇有几分“老干部坐冷板凳”的黯然。
是不是有人脑海里开始冒出问号?毕竟,三年前说到买车,身边亲戚朋友分分钟都还在惦记轩逸、朗逸、凯美瑞这些“铁三角”,谁能想到转眼间,市场风向大变呢?怎么突然新能源就成了人见人捧的红人?那些曾经街头巷尾见到麻木的燃油合资车,居然像失宠的选手,一步步走向被边缘化?
上点年纪的车主们肯定要感叹一句:“咱们那会儿选车,是不是合资就是王道?”是啊,当年有几个不梦想着开着卡罗拉、雅阁、速腾满大街溜达?那面子、那品质、连油耗都能给你念出一段保护欲。但如今呢,猛一看销量排行,再一对比,怎么就差这么多?
不信你瞧,这2025年7月合资燃油乘用车零售才有56.6万辆,比6月还掉了14.7%!都快成“自由落体”了,每个月都在跳水。以前看过去,各家厂家啥宣传词不敢用?什么德系操控、日系省心、美系大沙发,玩命拍胸脯,可今天的市场表现,老底儿有种快抖光的意思。
咱先看头把交椅,轩逸还能吃得开,26337辆逼近两万六,比弟弟们还是有点逼格。这车说实话,烂熟程度参见街边出租车,舒适、省油、维护省心,值得一排打勾。但讲真,现在比拼靠这些还真有点不够看了。紧随其后的大众朗逸,23081辆,倒也没到惨兮兮,架不住6月还是老大,这月就被撵了下来。风水轮流转,朗逸靠大众金字招牌和皮实底盘,守着江山,但后劲明显不足。
然后你会发现,丰田家族还是能打的。RAV4荣放、凯美瑞、迈腾、帕萨特、速腾,梭哈一轮劲头不小。RAV4在SUV里独树一帜,1.8万多销量,合资SUV里也是顶头的。但老实说,现在买SUV的年轻人,有几个是冲着燃油车去的?心思早飘到新能源那边了。再看凯美瑞,依旧是“中型轿车标杆”,坐进车里的那种厚实、平顺感,好像杀不死的小强,空间、动力、舒适拉得都挺均衡。
速腾这车,在紧凑型里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德系机械味儿突出,空间也舒服,配置也不含糊,卖了1.7万台,牌面还在。但在新能源潮水横扫之下,这些传统优势似乎成了“曾经的辉煌”,说白了不进则退,各家都在拼变脸速度。
途观L、卡罗拉锐放、锋兰达,一众SUV和家轿还是有一战之力的,但看着月销量,再摸摸隔壁造车新势力的动辄2、3万爆款,也就只能说,勉强能和红海边缘握手。
榜单往下,豪华车领域其实也挺“冷”,宝马3系、奥迪A6L、奔驰C级,以往风头无俩,如今也没能带飞燃油车大盘。别看3系还能破万,C级几乎跌到7千上下,脸上不挂得住了吧?昔日有钱人象征,今日都快被智能、网联、新能源一键秒杀了。强如奥迪A6L,还是变成成年人的“旧爱”,比不过车机交互新花样。
反观一些耍狠的热门,比如本田CR-V,曾经SUV世界的网红,现才9000多台——顶峰时都不敢想的销量下滑速度,新能源车一口气就尝去了大半“用户盘子”。讲故事的方式已经变了,谁还在乎你轮子的静音咋样?现在要智能,要高颜值,要能手机联车!
这一切下滑其实也不难理解,首先“风向”在变啊。新能源如蚂蚁搬家,步步吃掉大家的蛋糕,各路厂家卷价格、卷配置、卷智能,燃油合资车还死守着自己那点老本行,难逃被下沉的命运。再加上,政策淘汰老旧燃油车的信号其实越来越明显,各地限行、购置优惠,手里没个几把刷子的合资品牌,怎么能不倍感压力。
再说消费者心理变化也明显,不少刚毕业的年轻人,啥是价值感?用车要玩得转、花得少、面子还要有。新能源车动辄 OTA 升级,定制色、语音交互、智能驾驶,让燃油车看起来有点掉队。合资燃油车还在给“高级皮椅、进口音响”做卖点,实际上人家只问一句:能不能用APP远程控车?能不能自动泊车?数据线一年能断几回?
还有一点,不少合资品牌老是慢半拍。产品更新周期变慢,市场反馈机制也显得有点迟钝。别看大品牌喊着创新,其实细看配置表,和前几年比没多大升级,用户体验一问三摇头。再加上一些坊间传说,对“保养贵、小毛病多”的合资老品牌,路人缘也慢慢打了折扣。这时候别克、福特什么的销量掉队,有人说“不思进取”,有人说“难敌新能源风暴”,真相还需要时间给答案。
哦对了,这“榜单17款车破万”这句话可要细品。你表面觉得似乎还有牌面,实际剩下大半是在“温饱线”以下,千把辆撑场面。并且很多车型,外观、内饰、配置跟着一年一换的步伐,已然不够骚气,跟风时髦菜单一个菜都点不上。
那么,是不是燃油合资车真的就此一蹶不振?市场真的要被新能源汽车一家独大统治?咱一时半会说不准,但趋势基本摆在这儿了。这波下滑,既有市场原因,也有品牌内部慢反应的锅,还离不开新能源的“组合拳下压”。合资传统品牌要想逆风翻盘,靠情怀显然不够用,要么加速“自我进化”,要么先把智能化短板补起来。
现在消费者可精明多了,一没有价格优势,二没多少配置惊喜,三连老“江湖味”都淡了点。新一代买车人的期待,和上一代完全变了。过去是“看得见的机械”和“口口相传的好”,现在拼的是“看不见的体验”和“数字上的算法智能”。燃油车型消费主力越来越集中在更稳重保守的用户群体了,家里三口四口有出行需求,可能仍会选轩逸卡罗拉图个放心,但这群人占比在肉眼可见地变少。
每一次行业巨变,其实都由一小撮人提前感知,随后绝大部分人才一窝蜂跟上。新能源的大潮有没有什么本质不同?从去年到今年,咱们眼见新能源渗透率月月往上蹿:不仅限购城市,二线三线城市都被卷进来了,售后体验、软件服务,也一茬比一茬卷。有些合资厂商还没适应这个节奏,怎能不失手落后?不过,合资还有最后的底牌:技术底蕴、品质积淀、售后体系。如果能做出融合创新,燃油阵营未必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本月这份榜单算是一面镜子,照出市场冷暖,也映出了车企焦虑。各大合资品牌是时候抛弃僵化的惯性,多听听新用户要什么,真正把用户需求做到“先知先觉”,不然下次榜单再见,可就要被贴上“时代眼泪”的标签咯。
唉,想问你们一句:你或者你们身边人,今年买车还会把丰田、大众这些合资燃油车放在首选列表里吗?还是说,心早就飞向高颜值、智能化的新势力了?留言聊聊呗——你怎么看合资燃油车的未来?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