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专注才能专业,专业才能卓越。
最近成都车展上,有个新品牌一出来就吸引了不少眼球——锐胜汽车,人家直接喊出“全球第一个只做MPV的品牌”,这“专情”的架势,在汽车圈可不常见。
咱们平时选车,尤其是MPV,总觉得要么太贵、要么太糙,这次锐胜带着首款车M8登场,说要“五年内领航MPV市场”,到底靠不靠谱?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一门心思”做MPV的新选手。
一、为啥偏偏是MPV?这个市场到底缺了啥
要说锐胜为啥盯上MPV,咱们先看看现在的市场情况。
你发现没有,现在买MPV的人越来越多了,不光是公司用来商务接待,不少家庭也开始把MPV当成“移动的家”。
但选车的时候,是不是总觉得有点纠结?
高端市场里,别克GL8、腾势D9这些,确实舒服、有面子,但价格动不动就三十万往上,普通家庭和中小企业主哪敢轻易下手?低端市场呢,像五菱宏光这种,空间是大,但配置低、舒适性差,基本就是“工具车”,谈不上什么体验。
那中间这块12万到25万的市场呢?说起来车型不少,传祺M6、E8这些也在卖,但真没有一个品牌是“死磕”MPV的,都是顺带做做SUV、轿车,再捎带手出个MPV车型。
就拿咱们中小企业主来说,平时既要用它接送客户,又想周末带全家出去玩,对空间、动力、油耗都有要求,还得控制预算。
之前选车,要么咬咬牙买个贵的,要么委屈自己选个糙的,总找不到“刚刚好”的。
锐胜这次就看准了这个“空窗期”——专门做12到25万的中高端兼用MPV,不搞别的,就盯着这一个领域使劲,这不就是给咱们这些“务实派”量身定做的吗?
二、首款车M8登场,空间和动力能不能打
锐胜这次在成都车展同步发布了首款车M8,定位中大型MPV,光听这名字就挺有气势。
咱们先看最关心的空间——毕竟买MPV,“能装”是硬道理。
车身尺寸5317毫米长、1870毫米宽、1955毫米高,轴距更是达到了3200毫米,这数据在同级别里算大块头了。
第三排腿部空间居然有850毫米,你想想,平时坐第三排总觉得憋屈,膝盖顶着前排座椅,现在850毫米是什么概念?就算是一米八的大高个坐进去,腿也能伸直了,不用蜷着身子“委屈”自己。
座椅布局也很灵活,7座的是2+2+3布局,中间两个独立座椅,带扶手、能调节,接送客户的时候,第二排坐着跟“老板座”似的;要是人多,9座版本(2+2+2+3)就派上用场了,多出来的一排座椅,拉团队、接乘客都够用,再也不用纠结“少一个座”的尴尬。
动力方面,锐胜M8更是把“实用”俩字刻在了骨子里。
它直接上了三种动力:增程、CNG(压缩天然气)、纯电,简直是把各种用车场景都想到了。
增程版最适合经常跑长途的人,1.5T增程器加上170千瓦的后置电机,电池有34.9度和46度两种,纯电续航150公里或180公里。
平时在市区跑,用电就行,一公里成本几毛钱;跑长途的时候,增程器发电,续航不用愁,油耗还低,比纯油车省不少钱。
CNG版就更懂做生意的老板了,2.0升双燃料发动机,烧天然气,运营成本比汽油车低一大截。
像跑滴滴、接送团队的,一天跑下来,油费能省不少,最高车速140公里每小时,跑高速也稳当。
纯电版呢,适合市区通勤或者短途接送,170千瓦电机,最高车速150公里每小时,充电方便的话,电费比油费便宜多了,保养也简单。
三种动力摆在这儿,不管你是家用、商用,还是充电方便、加气方便,总有一款能对上你的需求,这“全场景覆盖”的思路,确实贴心。
三、新品牌哪来的底气?74年老厂+魏桥撑腰
有人可能会说:“新品牌靠不靠谱啊?别开两天就出问题。”
这点锐胜还真有话说——它背后站着两位“大佬”。
一个是北京汽车制造厂,这可不是什么“小作坊”,人家有74年的历史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造车,工业底子厚得很,生产线、品控体系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
咱们买东西总说“老牌子信得过”,这74年的制造经验,就是锐胜的“品质背书”,至少不用担心它“没经验、瞎造车”。
另一个是魏桥创业集团,这可是咱们国家有名的大企业,手里有钱、有技术。
你知道吗?魏桥在轻量化铝合金材料上有不少积累,用这种材料做车身,能减轻重量,还更安全;新能源电池方面,人家也有自己的供应链,不管是增程版的电池,还是纯电版的电机,都能拿到靠谱的配件。
有魏桥在后面“输血”,锐胜不光不缺钱,技术上也能少走不少弯路。
就像咱们开个小店,要是有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带着,再加上有实力的投资人支持,起步肯定比自己摸索强多了。
锐胜有这两位“靠山”,从一开始就比那些“白手起家”的新品牌稳当不少,这也是它敢喊出“五年领航”的底气之一吧。
四、从“车型”到“品牌”,锐胜不是“一时兴起”
锐胜这次独立成品牌,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人家早就开始“布局”了。
早在2023年7月,北京汽车制造厂就推出了一款MPV叫锐胜王牌M7,当时就是想试试水,看看市场反应。
结果你猜怎么着?到2024年10月,2025款王牌M7上市,一下子出了25个款型,价格从6.18万到14.78万,主打实用工具属性,两年时间就把兼用型MPV的市场份额从23%提到了37.9%,逆势增长超50%!这数据说明啥?说明大家对这种“实在”的MPV是有需求的,锐胜这条路走对了。
2023年的时候,魏桥创业集团通过控股富路集团,成了北京汽车制造厂的控股股东,这步棋更关键。
有了魏桥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锐胜才敢想“独立门户”。
到了2025年8月30日,锐胜正式以独立品牌的身份发布,有了自己的产品规划、研发团队、营销渠道,不再是“某个品牌旗下的一款车”,而是“专门做MPV的锐胜汽车”。
从一款车型试水,到积累市场经验,再到拉来“金主”、独立成品牌,锐胜走的每一步都挺稳。
这就像咱们做事,先从小处尝试,看到机会了再慢慢扩大,最后下定决心“allin”,这种“步步为营”的风格,比那些“一来就喊口号”的品牌让人放心多了。
五、想当“老大”不容易,锐胜的“五年计划”靠谱吗
锐胜说要“五年内领航MPV市场”,这话听着提气,但要实现可不容易。
咱们来看看它手里的“牌”够不够硬。
首先是“差异化”。
现在12到25万的MPV市场,传祺M6、E8这些都是“老玩家”了,锐胜拿什么跟人家抢?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专注”——别的品牌可能同时做SUV、轿车,精力分散;锐胜只做MPV,能把所有心思放在怎么优化空间、提升动力、降低油耗上。
就像咱们说的“术业有专攻”,专心做一件事,总能做得更精。
动力上,锐胜M8的增程版是个“撒手锏”。
你看现在同级别竞品,江淮瑞风M4、五菱征程这些,都没有增程版本,锐胜这步棋走得挺“超前”。
对于商用场景来说,增程版兼顾长续航和低油耗,跑长途不焦虑,市区用电还省钱,这可是个大卖点。
再加上CNG版、纯电版,三种动力让不同需求的用户都能找到自己的菜,选择多了,自然更容易吸引客户。
定价也很关键。
虽然锐胜没公布M8的具体价格,但说好了主打12到25万市场。
如果价格能贴近12万这个下限,再配上“独立品牌+三种动力+大空间”,性价比一下子就上来了。
毕竟咱们买车,谁不看重“划算”呢?
当然,新品牌最大的挑战还是“用户信任”。
大家买车都怕“踩坑”,新品牌的口碑怎么建立?锐胜也想到了,一方面拿74年的制造底蕴说事儿,告诉大家“我有经验,品质有保障”;另一方面提出“响应快、技术专业、服务有温度”的服务理念,想通过售后让用户放心。
就像咱们买东西,商家说“有问题随时找我,专业团队给你解决”,心里是不是就踏实多了?
现在MPV市场虽然还不算大,但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1到7月国内MPV销量快60万辆了,同比增长6.4%,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MPV当成“移动的第三空间”,而不只是“拉人的工具”。
锐胜这个时候冲进来,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块石头,说不定能激起“鲶鱼效应”,逼着其他品牌也重视这个市场,最后受益的还是咱们消费者。
参考资料
华夏时报:国内首个MPV品牌诞生锐胜汽车五年砸二百亿元破局MPV市场聚焦二零二五成都车展
新浪汽车:二零二五成都车展北京汽车制造厂锐胜汽车品牌正式独立
太平洋汽车:二零二五成都车展锐胜汽车品牌独立专注MPV产品
汽车之家:北汽制造发布全新MPV霸气外观加侧滑门七座九座布局灵活
半岛都市报:车市观察青岛汽车产业首个MPV品牌诞生魏桥投入二百亿在新赛道发力能否突围
本文内容由AI生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