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国家元首的座驾选择,背后到底藏着多少信号?当巴西总统卢拉在比亚迪工厂门口,接过那辆宋Pro的车钥匙时,他说的不是一句简单的客套话:“福特的离开,比亚迪的到来,意味着全新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句话从一位国家元首口中说出,重量远超任何广告宣传。
2025年10月9日,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的卡马萨里工厂迎来了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工厂门口的道路,甚至被更名为“比亚迪路”。卢拉不仅亲自出席仪式,早在之前就已选择比亚迪唐EV作为自己的日常座驾。他公开表示:“比亚迪工厂让当地人民重拾尊严,让更多女性参与社会的建设。”
这不仅仅是巴西的单一事件。
看看这份名单: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2024年1月25日访问比亚迪全球总部时,现场观看了刀片电池针刺实验和仰望U8的原地掉头演示后,选择了仰望U8作为其座驾。
约旦王后拉尼娅,一位以国际化视野和现代理念著称的王室成员,同样选用仰望U8,并且时常亲自驾驶。时间再往前推,2018年,尼泊尔前总统比迪亚·德维·班达里就指定比亚迪e6作为官方座驾,她甚至直言“愿成为比亚迪的代言人”,并计划推动总统府车队全面电动化。
为什么这些见多识广的国家元首和王室成员,会把信任票投给一个中国汽车品牌?
答案或许藏在一次次的“现场考验”中。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亲眼所见的刀片电池针刺实验,是电池安全测试中最严苛的一项。当钢针刺穿电池包,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能做到不起火、不冒烟,这种极致的安全性能,恰好契合了元首座驾“移动堡垒”的标准。
除了安全,比亚迪展现的技术也颠覆了传统认知。
仰望U8的原地掉头功能,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实现的“三轮行驶”和“悬架跳舞”等极限场景,这些过去只在顶级超跑上才可能见到的技术,如今被整合进一款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中。
卢拉选择比亚迪,也看重其在巴西市场的实际表现。2025年1月至9月,比亚迪在巴西累计销量达到7.7万辆,成为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冠。
比亚迪带来的,远不止是产品。
在巴西,卡马萨里工厂不仅生产汽车,还为即将到来的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提供绿色接驳服务,深度融入当地。在乌兹别克斯坦,比亚迪工厂实现了超过60%的零部件本地化率,雇佣了数千名当地员工,并建立了培训体系。
这种模式被概括为“扎根式出海”,即从简单的产品输出,升级为技术、管理和文化的综合输出,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
这与传统汽车产业的全球化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评论指出,比亚迪的成功在于其“重核心技术、轻浮夸噱头”的品牌性格,这与新一代务实干练的国家元首形象高度契合。
巴西总统卢拉推动绿色转型的实干作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聚焦产业升级的务实理念,都与比亚迪给人的技术派印象不谋而合。
截至目前,比亚迪的产品已经覆盖了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全球专利申请数量达到6.5万项,获得的专利授权超过3.9万项。从刀片电池到DM-i超级混动系统,再到云辇系统,这些核心技术共同构筑了比亚迪的“技术护城河”。
在尼泊尔,前总统班达里的选择产生了示范效应,能源部长、电力局局长等政府高官也相继选用比亚迪e6。在约旦,拉尼娅王后选择仰望U8,被视为对中国科技创新成果的肯定,为中约民间友好交流增添了新的纽带。这些元首座驾行驶在各地的道路上,成了一种“无声的外交官”,展示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