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8日,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盛大召开,标志着小米汽车即将在2024年上半年亮相市场,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注入新活力。然而,背后的股权结构却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在探讨小米汽车归属的问题上,我们需明白,尽管大家普遍认为这是小米的汽车,但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看,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甚至,在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小米”与大众心目中的“小米”也可能并不完全重合。
本文旨在成为网络上首篇深入剖析小米汽车品牌、股东及股权结构的文章,为读者揭示小米汽车背后的股东阵容及其精心设计的股权架构。
首先,小米汽车的股东究竟是谁?通过详尽的工商查询,我们发现存在两家名为“小米汽车”的公司,即小米汽车有限公司与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后者在名称上多了“科技”二字。那么,这两家公司之间究竟有何关联?又该如何界定哪一家才是真正代表小米汽车的公司呢?
小米汽车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2021年9月1日的公司,其注册地位于北京大兴区,并拥有100亿人民币的注册资本。雷军担任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香港公司Xiaomi EV Limited全资控股,是一家港资法人独资企业。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公司Xiaomi EV Limited又进一步被Xiaomi EV, Inc全资控股,而Xiaomi EV, Inc是在开曼群岛注册的一家公司。通过这一系列的股权穿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小米汽车复杂的股权结构及其背后的资本运作。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1月8日,相较于之前的“小米汽车”晚两个月。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亿元,与之前的“小米汽车”共享同一栋大楼的不同楼层作为注册地址。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控股这家新成立的公司,而后者又由雷军、黎万强、洪锋、刘德四位核心成员100%控股,其中雷军持股比例高达8%。这一股权架构揭示了小米汽车在资本运作上的严密性与协同性。
两个“小米汽车”公司,虽然名字相似,但股东结构却截然不同。那么,究竟哪家公司在真正研发和运营小米汽车呢?一个真正的运营公司必然需要技术团队和运营团队,而这些团队成员的社保缴纳情况是衡量公司运营状态的重要指标。通过查询发现,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在2022年并未缴纳社保,而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则在同年为420名员工缴纳了社保,此外还有799名分支机构员工参保,总计达到1219人。这一对比揭示了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才是真正在研发、运营小米汽车的公司。
那么,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才是小米汽车的实际运营主体。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探讨小米汽车有限公司的设立目的以及其特殊的股权设计背后的意图。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香港上市的小米与生产制造手机的小米是否为同一实体。事实上,香港上市的小米是一家注册在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其核心业务是投资控股。
那么,香港上市的小米究竟要投资控股哪些实体呢?其最终控制的,是在境内真正运营小米品牌的公司,即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种控制并非直接通过股权实现,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协议来达成。值得一提的是,雷军所持有的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已经质押给了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的唯一股东,是在香港注册的Xiaomi H.K. Limited。而这家香港公司,又由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小米集团”全资控制。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小米汽车实际运营的载体公司,在境内工商注册时被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00%控股。但值得注意的是,后者即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际上是由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小米集团”通过一系列协议进行控制的。因此,最终掌控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是在香港上市的“小米集团”。
目前,有两个“小米汽车”公司均受到“小米集团”的控制,只不过控制方式有所不同。其中,小米汽车有限公司采用的是层层控股的方式,而另一家则通过协议进行控制。那么,小米汽车有限公司的角色究竟是什么呢?我推测,它可能主要负责为另一家“小米汽车”公司提供资金支持。毕竟,从注册资金来看,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拥有100亿,而实际运营的小米汽车注册资本仅为10亿,显然不足以支撑公司的研发投入。
这种股权架构的设计,无疑为小米汽车未来的独立上市铺平了道路。目前,小米汽车尚未有融资的消息传出,意味着其运营资金完全依赖于小米集团的支持。而小米集团的净利润规模为一两百亿,账上现金储备为300多亿,尽管在造车领域显得颇为紧张,但小米汽车当前的股权结构设计无疑为其未来的上市之路带来了便捷。
此外,小米汽车商标在早期已被抢注。早在2014年,就有媒体爆出小米有意造车的消息,但雷军随后澄清并无相关计划。随着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逐步崛起,特别是在疫情后的蓬勃发展,小米认为造车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2021年,雷军正式宣布了造车计划,并宣称这将是他最后一次创业,倾注了全部声誉。
雷军深知汽车行业的复杂性与挑战性。与手机相比,汽车在技术和产业链上无疑更为繁杂,且涉及使用者安全,这令许多企业望而却步。尽管罗永浩和周鸿祎敢于尝试手机制造,但造车领域却从未敢涉足。然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力巨大,预计将超越传统燃油市场,这与智能手机市场对功能手机的超越如出一辙。面对这一商机,小米决定全力以赴,做好充分准备。
但从小米汽车商标的注册过程来看,似乎有些仓促。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在2021年9月1日才注册成立,而“小米汽车”的商标注册则在当年4月1日开始。遗憾的是,关键的“12类 运输工具”商标在3月12日已被绍兴翼祥纺织品有限公司抢注。
抢注小米汽车商标的公司原为纺织行业,与汽车研发生产无直接关联,其恶意抢注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被驳回。目前,该案仍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在2021年4月1日即着手注册小米汽车12类运输工具类商标,直至今年11月13日才通过初审,历时长达2年半。由此可见,要夺回小米汽车商标并非易事。
从一系列后续动作来看,雷军在2021年3月底就已正式决定进军汽车领域,并在4月1日开始着手商标注册,而公司注册则在9月份才进行。这种慎重决策的态度虽然可嘉,但也可能因此错过了一些时机。不过,预计小米汽车将在明年上市,届时有望在正式上市前获得小米汽车商标的审批。
事实上,大型公司的决策往往面临更多挑战。与小公司不同,他们必须更加谨慎地处理每一个决策,因为这些决策可能会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和公司的战略方向。进入汽车制造领域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决策,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和充分准备。
雷军,这位杰出的企业家,从金山软件到小米手机,一直以创新和实用性赢得用户的广泛赞誉。金山办公的崛起,让我们摆脱了对微软办公软件的依赖;而小米手机的问世,则彻底颠覆了山寨机市场,让优质智能手机成为大众的消费品。如今,小米汽车即将驶入我们的生活,期待它能如前两者般,为普通中国人带来一款智能电动汽车,进一步升华我们的出行方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