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SUV,跨界车热潮,为何迅速退烧

在汽车世界里,想要打造一款像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那样家喻户晓,能卖上几十年的“常青树”车型,是每个汽车公司的梦想。

但这就像是拍电影,人人都想拍出流传影史的经典大片,可现实是,绝大多数投资巨大的影片最终都成了过眼云烟,甚至连回本都难。

推出一款新车,背后是数以亿计的资金投入和数千名工程师夜以继日的心血。

然而,市场是无情的,消费者的选择更是难以预测。

昙花一现的SUV,跨界车热潮,为何迅速退烧-有驾

有时候,一个微小的失误,或者一个无法预料的时代变故,就能让一款被寄予厚望的新车瞬间夭折,连更新换代的机会都没有,就匆匆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在SUV和跨界车领域里,只风光了一代就销声匿迹的车型,看看它们究竟是怎样从万众期待的明星,沦为车海中被遗忘的尘埃。

首先,有些车的失败,真的不是它自己不努力,而是它出生的时机太糟糕了,可以说是“生不逢时”的典型代表。

比如韩国起亚在2008年雄心勃勃推出的全尺寸SUV——霸锐(Borrego)。

这款车在当时可以说是起亚的旗舰之作,它采用了非常硬派的非承载式车身结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带大梁”,跟很多硬派越野车和皮卡是同样的底子,非常扎实。

而且,它还提供了强大的V8发动机选项,目标直指雪佛兰Suburban、福特征服者这些美国本土的全尺寸SUV霸主。

昙花一现的SUV,跨界车热潮,为何迅速退烧-有驾

起亚的想法很简单:用我们韩国车一贯的高性价比,去抢占美国最赚钱的全尺寸SUV市场。

然而,就在霸锐踌躇满志地登陆美国市场时,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了。

2008年的美国,经济一落千丈,油价飙升,无数家庭面临失业和财务困境。

在那种人人自危,捂紧钱包过日子的环境下,谁还会去考虑买一辆体型巨大、油耗惊人的V8“油老虎”呢?

这就好比在闹饥荒的时候,你却开了一家豪华海鲜自助餐厅,结果可想而知。

美国消费者对这款来自韩国的大家伙完全提不起兴趣,仅仅上市一年,霸锐就在美国市场被判了死刑,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同样遭遇不幸的还有克莱斯勒旗下的豪华SUV——阿斯彭(Aspen)。

昙花一现的SUV,跨界车热潮,为何迅速退烧-有驾

它在2007年推出,本想挑战凯迪拉克凯雷德和林肯领航员的地位。

但它面临两个致命问题。

第一,它出生的时间点同样踩在了金融危机的边缘,市场对这种豪华油耗大户的需求急剧萎缩。

第二,也是更关键的一点,很多消费者一眼就看穿了它的本质:它其实就是一辆换了克莱斯勒车标、加了些豪华配置的道奇杜兰戈。

这种“换壳”的做法在行业内很常见,但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消费者会变得格外精明。

他们会想,我为什么要花更多的钱去买一辆本质上一样的车呢?

省下这笔钱,甚至可以去买一辆品牌更硬、技术更先进的宝马X5。

昙花一现的SUV,跨界车热潮,为何迅速退烧-有驾

市场的冷淡反应加上金融危机的致命一击,让阿斯彭在苦苦挣扎了两年后,也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果说上面两款车是倒霉,那么接下来要说的这几款车,它们的失败,更多要归咎于设计师过于前卫甚至可以说是奇特的想法,它们用自己的销量惨案证明了一个道理:汽车设计,步子迈得太大,真的会适得其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本田高端品牌讴歌在2010年推出的ZDX。

当时SUV市场已经非常火热,讴歌为了脱颖而出,决定搞一个大胆的创新,他们想把跑车的流线造型和SUV的多功能性结合起来。

于是,一款有着极为夸张的溜背车顶、看起来像个外星飞行器的“轿跑SUV”诞生了。

这个想法在今天看来很普遍,但在当时绝对是石破天惊。

然而,这种为了造型牺牲一切的做法,直接触碰了SUV消费者的底线。

昙花一现的SUV,跨界车热潮,为何迅速退烧-有驾

人们买SUV是为了什么?

宽敞的空间、良好的视野、实用的后备箱。

而ZDX呢?

那个性感的溜背造型让后排乘客的头部空间变得非常压抑,后备箱小得可怜,狭小的后窗玻璃让驾驶员的后方视野几乎为零。

它完美地避开了一辆SUV应该具备的所有优点。

最终,这个外形科幻的家伙因为太不实用,根本没人买账,在市场上挣扎了短短三年就草草停产。

昙花一现的SUV,跨界车热潮,为何迅速退烧-有驾

本田自家的歌诗图(Crosstour)也犯了类似的错误。

它的初衷是好的,基于广受好评的雅阁轿车平台,打造一款比普通轿车更能装、又比传统SUV更优雅的跨界车。

但最终呈现出来的实车,那个臃肿、笨重的尾部设计,被很多人戏称为“大屁股”,实在谈不上美感。

它的实用性并没有比旅行车强多少,但怪异的造型却严重影响了后方视野,也让很多人在审美上无法接受。

相比之下,当时的本田消费者更喜欢CR-V或者Pilot那种方方正正、踏实稳重的传统SUV形象。

歌诗图这种不伦不类的混搭风格,最终也只能黯然离场。

还有一些车,它们的失败在于定位模糊,以及进入了一个错误的市场。

昙花一现的SUV,跨界车热潮,为何迅速退烧-有驾

比如福特的翼搏(EcoSport)。

在2010年代末期,小型SUV在美国市场迅速崛起,成了新的消费热点。

福特眼看竞争对手们纷纷推出成功的新车型,心急如焚,却发现自己手里没有一款能打的产品。

情急之下,福特做了一个仓促的决定:将一款已经在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市场销售多年的老车型——翼搏,几乎原封不动地引进了北美。

当这款“新车”在2018年登陆美国时,消费者立刻就发现了问题。

它的内外设计、用料做工、动力系统,都明显落后于时代。

与那些专门为北美市场精心打造的现代、起亚等品牌的竞争对手相比,翼搏显得廉价、粗糙且动力不足。

昙花一现的SUV,跨界车热潮,为何迅速退烧-有驾

尽管它的起售价很低,但糟糕的驾驶体验和过时的产品力,让它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在几年后悄然停产。

日产也曾推出过两款极具个性的车型,但在北美市场同样遭遇了水土不服,那就是Juke和Cube。

Juke的外形像一只瞪着眼睛的青蛙,分体式大灯的设计在当时非常罕见;而Cube则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子,甚至连后窗都是不对称的设计。

这种极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怪诞的风格,在日本本土市场很受欢迎,因为那里的消费者更能接受新奇特的事物。

然而,在注重实用和主流审美的北美市场,这种过于个性的设计就成了“异类”。

它们吸引了眼球,却没能转化成销量。

最终,造型更为主流和传统的劲客(Kicks)取代了Juke在美国的地位,而Cube掀起的那股“方盒子”潮流也很快就过去了。

这些车型的失败告诉我们,一款车能否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产品本身,更取决于它是否读懂了目标市场的文化和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任何脱离了用户实际需求的创新,最终都可能变成一场代价高昂的试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