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主扫货堆料,年前小修厂调侃合资简配,性价比被疯传

年前,楼下修车的老徐跟我絮叨,“你这车看着马马虎虎,其实里头的用料硬气得很。”那天街口刚停了辆新国产SUV,漆面反光刺眼老徐都有点发憷,说“二十万的车现在能塞麂皮座椅还有Nappa,坐进去比俺家沙发都舒服,但隔壁那辆大众,三十万还给你嚯个板凳!”他这么一挤兑,旁边修车的师傅都笑了,说现在年轻人谁还关心那些所谓“合资品质”,都奔着真香去。

国产车主扫货堆料,年前小修厂调侃合资简配,性价比被疯传-有驾

我还记得汽配城有个卖导航的大叔,这两年总抱怨,“国产车堆料都疯了,我这导航都卖不出去——标配导航巨大的大屏,连车载KTV都给安排,我就剩拆拆旧车赚点辛苦钱。”合资车那边倒热闹,每隔几个月听说又砍了几个配置,理由多半是“保留纯粹驾驶乐趣”。前阵子买了十万级的合资小轿车,倒车影像没了,伙伴在车友群骂得欢,“市区倒车都费劲,啥玩意纯粹!”群里别的车主开国产新车,倒是不声不响地都装备上了。

插个小故事——邻居小孙年前刚换了辆某国产电动轿车,给我炫耀,不光座椅加热通风、电尾门啥都有,连360全景也不是加装,是厂家一股脑给了。他还带我看了一下多色氛围灯,问我,“你家那车有么?”我只好摆摆手,不敢搭茬。这透明消费,有点像我去年买手机,国产旗舰一步到位,合资还得分期付款解锁点功能,销售总忽悠“豪华就是得来点惊喜”。

国产车主扫货堆料,年前小修厂调侃合资简配,性价比被疯传-有驾

还有那些老掉牙的“合资套路”,听师傅们都快背得滚瓜烂熟。前两年丰田一车主修车时候跟我说,买车时加价差点打起来,“以前雅阁三万起,加价卖,今年优惠五万了还被骂割韭菜,雷克萨斯竟然还在加价,销售张嘴就是‘爱买不买,路过别停’。”这都成了汽修圈的老段子。去年有个新闻,说是合资车安全气囊检测有猫腻,车友群炸锅,某品牌变速箱油用着就烧,售后小哥说“那玩意网上买不到,只能原厂换,副厂零件还贵得离谱”,有人气得想翻桌。

地区路况不一样,车主的体验也差别大。南方城市电车密度猛增,每天上下班小区门口快充桩都排队。老吴去年买了比亚迪DM-i,实测亏电油耗3.8升,隔壁开的日系混动只敢默默加油,不跟他比数据。去年听宁德时代电池新技术“麒麟”,十分钟快充,电车圈的老哥都说,“早几年能快充就不买油车了。”上个月俩邻居跨省出差,国产电车一路顺滑,合资纯电不到半路就卡在服务区,大家都在微信群里吐槽,“现在高铁都比你家电车靠谱。”

国产车主扫货堆料,年前小修厂调侃合资简配,性价比被疯传-有驾

说到智能化,车机那些事也越来越离谱。小鹏那个全域智驾功能,城市复杂路口都开得比人平顺,去年买奥迪e-tron的朋友抱怨,语音反应慢得像放幻灯片,“导航喊半天,奶茶点单都能卡壳。”国产车早就玩起AR-HUD,还有电竞座舱,群里年轻妹子开国产车发照片,背景灯光一闪,车友都夸“气氛这块会玩”。

倒是有些讲究,维修圈的李师傅总叹气,这几年国产品牌修起来反倒省心。配件随手能拿,油耗也下来了。小众品牌像蔚来,听说还有家用电池能换能修,算得细细的。我去年试过一辆老合资车,底盘扎实是扎实,但进保养就头疼,一个原厂刹车片,工位师傅就撇嘴,“您不如去买副厂,原厂更贵还得预约。”算算保养,每半年多出小一千,邻居都劝我换国产。还有一个误区,很多老人说合资大件耐久,可你问问开新国产的,主动降噪、悬架软硬可调,“新老的技术哪儿还比得上?”师傅们都说,“不差钱你随便买,讲究配置和性价比还是国产。”

国产车主扫货堆料,年前小修厂调侃合资简配,性价比被疯传-有驾

去年还有一桩意外,隔壁高鹏家电车高速碰了小事故。修理厂师傅随口说,“国产修理快,零件一天到齐,合资还得等调货。”算起来不如直接换部新国产,后续保养也便宜。车友群里调侃,“合资越来越像老古董,没人稀罕了。”

现在我妈也念叨,“有屋有车才安心——不管国产还是合资,日子都要过。”可家里小侄子早就盯着那些新牌子,喜欢电动、喜欢氛围灯。还有谁记得那些加价的日子?修车师傅喝茶时讥讽:“有钱人都买国产,剩下合资留着养老。”这事说不明白,车圈八卦总有聊不完的,真假只能开了才知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